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地久天长王源 > 08(第2页)

08(第2页)

那地基足有一丈高,顶部枝繁叶茂,宛如一座古老的堡垒。入口处,一个红色的小铁门半开着,门边写着“普渡寺”三个字。

女孩眼前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我知道我知道,这就是多尔衮王府的旧址,现在叫普渡寺。”

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的东侧,从谢奶奶家出来没走两步就到了。

男孩故意逗女孩玩,他憋着笑,说:“你说的不对,北京人说话得加儿化音,你忘了刚才怎么教你的了?普度寺儿,多尔衮儿,这才对,来,再说一遍。”

女孩还真当真了,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学了起来,“普渡寺儿,多、多、多尔衮儿……”她越说越觉得绕口,最后连舌头都咬到了。

男孩见状,忍不住拿起手机录了下来,一边录一边笑得前仰后合,脸都憋红了。

应宁和谢陆言从他们身边走过时,谢陆言突然发出一声轻嗤,似是嘲笑。

“你笑什么?”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八成嘲笑人家出糗呢,应宁觉得他真不礼貌。

谢陆言意味深长地瞥了她一眼,说:“竟然还有比你傻的。”

应宁:“……”

她也想起来了。

那是她刚搬来北京的第一年,普通话还说不利索,就被某人逼着学起了北京话。

两个人放了学也不回家,甩了司机和保镖后,谢陆言就兴致勃勃带着她去坐地铁。

北京地铁站的名字好多稀奇古怪的,什么公主坟儿啊、奶&039;子房啊、骚子营啊,给初来乍到的应宁看的一愣一愣的。

那时候,谢小少爷美其名曰带她认路名,实际上却是借着她的名义满北京城地疯玩。地铁一到站,他也不看站点,想下就下,车门一开,就拉着她像风火轮一样冲下去。

地铁开过去的风将两人的校服吹得鼓鼓的,仿佛要带着他们一起飞起来!

玩到天黑,俩人都不敢回家,生怕被爷爷责怪。于是就跑到南池子,让周婶给家里打电话,说他们一直在南池子帮奶奶打扫院子呢!

哟,哪是打扫院子啊?两人一进门,书包往屋里一扔,就打开冰箱,两瓶北冰洋下肚,撒丫子又没影了。

南池子这片的历史遗迹可多了,东西两侧有明清时期的东苑、见证明英宗夺门之变的皇史寇,还有黄石城,建于明代的普渡寺……这些古迹的历史谢陆言能张口就来,给应宁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谢小少还特爱领着她串胡同,从飞龙桥胡同到缎库胡同,从磁器库胡同到大苏州、小苏州胡同,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谢陆言领着她都转遍了。

玩累了,应宁也饿了,谢陆言瞅着胡同口卖糖堆儿的老大爷,摸了摸兜里的零花钱,跑过给她买了串糖葫芦。

当然得是纯红果的,那味儿才正宗。

但小子使坏,他不吃,也不给她吃,非得逼她学句北京话。应宁饿坏了,被逼着一连说了五十句“这糖堆儿倍儿甜”,说得无比悲壮。

最后一句还要模仿谢少爷买糖堆儿时的语气对他说声“谢谢您嘞!”

给谢陆言差点笑岔气。

应宁大口大口吃糖堆儿的时候谢陆言就在一边继续教她北京话,

“搓火儿,发小儿,驴打滚儿,豆腐脑儿……”

应宁这聪明的小脑瓜一下就明白了,“北京话就是都在后面加个‘儿’?”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个手工兴趣小组,同学们纷纷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来到798艺术区进行义卖,义卖的善款全部捐给流浪动物救助基金会。

看着周围同学们的摊位纷纷售罄,应宁的小摊却仍然无人问津,她不禁有些急了。

这时谢小少悠哉悠哉地走了过来,“好心”帮助她,“妞啊,我看你就是太害羞了。你瞅瞅别人都怎么卖的?你得大声吆喝起来啊,不过光吆喝还不够,你这口音一听就是外地的,不亲切。你得冒充一下北京人儿,学说北京话才行啊!”

应宁想了想,觉得谢陆言的话有点道理,便决定试试看。

她这个小摊上卖的都是些用废弃纸盒制作的手工艺品,有她亲手制作的飞机模型、储物箱、纸风筝等,每一个后期都经过了谢小少的精心绘画,非常精美。她不信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会卖不出去。

于是,应宁鼓起勇气,站起身来开始吆喝:“飞鸡儿,飞鸡儿,有喜欢的吗?风针儿,风针儿,有人想要吗?储物仙儿,储物仙儿,快来看看吧!”

“……”

好家伙,几嗓子下去,差点没给隔壁摊儿的孟闻二人笑颠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