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清穿 乾隆 >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第1页)

浙海关那边提升税款拦不住那些西洋商人,只要还有其他海关,那些西洋商人就会想方设法绕开粤海关,不如直接把其他三个关口关掉只留下广州一口。

没有其他选择,看那些西洋商人还能往哪儿跑。

李侍尧在折子里对西洋人的狡诈大书特书,强调只有广东十三行才能治得了那些西洋商人,换成浙海关闽海关江海关肯定被他们给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看如今的浙海关就知道,海关衙门竟然在朝廷的明令禁止下接纳西洋商船,这不是被忽悠瘸了是什么?

为了防止再有其他衙门被西洋人忽悠,其他三个海关必须关掉!必须关掉!

前有李侍尧公报私仇泄愤,后有皇帝偏心粤海关,再加上朝中大臣对海关如何并不关心,要不是庄亲王那天凑巧过去拿书,关闭闽、浙、江三海关圣旨已经发出去了。

四口通商变成一口通商,关税全部落到粤海关一处暂且不说,广东十三行的商人行事肯定越发肆无忌惮。

本来被他们压榨的只有西洋商人,其他三个海关全部关闭,所有从海上来的商船都得和他们打交道,他们不膨胀谁膨胀。

为今之计应该是尽快给海关定下章程,而不是将所有商贾之事都交给那些不知收敛的民间商人。

那些海上来的商人不是大清的百姓,其中还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邦交,周边的小国臣服于大清的天威,海那边的西洋可没有。

他们和西洋那些郭嘉相距甚远,因为商贾交易之事打起来的可能不大,但是因此交恶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朝廷和蒙古各部、罗刹国的交易都有章程,将海上的交易章程定下来只是麻烦些并不是做不到,何必因此关闭港口。

商是贱业、末业不假,但那是汉人的说法,他们满人本来没有瞧不起商人的说法,太。祖皇帝当年甚至是卖山货才得以活命,也就入关后日子好过了才惯的现在的满洲儿郎瞧不起这瞧不起那,把他们放在关外,敢说这种话少不得要挨大嘴巴子。

闽、浙、江三海关的收入不多,但是每年也有几万两银子的进项,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没有把钱往外扔的道理。

再说了,闽、浙、江三海关的税收为什么少?还不是因为能挣钱的都被限制在粤海关一个地方?

那边钱少是因为往来交易的都是大清周边的小国,大清自诩天。朝上国,周边的小国前来上贡,朝廷要送出去比收到的上贡价值更大的赏赐才算不丢面子,如此一来能维持不花钱的状态已经很不错,不能再奢求他们赚钱。

西洋人来大清经商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只要打理的好,让其他几处海关都和粤海关一样赚钱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他们在西洋人反应过来之前将水军的战斗力提升上去,那就不怕西洋人过来找茬。

赚洋人的钱来养他们的水军,这主意不错。

还有就是,西洋人来大清经商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从前朝开始就不断有人过来,而不管是前朝还是本朝都没有过去西洋看看的打算。

有道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西洋商人能来大清,他们大清的商人为什么不能去西洋?

别说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只要能赚到足够的钱,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一定会有人愿意去。

看那些西洋商人就知道,他们宁肯在广州受欺压、在朝廷明令禁止之下还违抗禁令去宁波,肯定是因为这一来一回赚到的钱足够多。

既然如此那还要什么西洋商人,他们主动派商船去西洋岂不是更好,还省得有中间商赚差价。

他们大清地大物博什么东西都不缺,西洋商船带过来的东西大部分都卖的不好,西洋有的他们都有,西洋没有的他们也有,只有那些和大清不一样的新鲜东西才稍微有点赚头,他们的商船返航的时候带上就行,不然空船回来也不太好。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总之就是掌握主动权绝对没坏处。

庄亲王说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乾隆皇帝打消关掉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的念头,但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谁去打理海关的事情?

虽然乾隆皇帝很不想承认,但是他很清楚粤海关里里外外都烂透了,如果真的要给海关立个章程,粤海关连带着两广总督衙门都得被拉下水。

海关衙门和总督衙门都落不到好,广东十三行会面临什么处境更不必说。

强龙不压地头蛇,广东那些商人和西洋人打惯了交道,把他们惹急了指不定他们能闹出什么事情来,所以派去的人一定得有手段,不能过去压不住乱子还把自己给搭进去。

海关衙门是个肥差,就算四个衙门只有一个的收益归内务府,其他三个都归户部,派去打理海关衙门的也必须是皇帝的亲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