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清穿 乾隆 > 第160章(第1页)

第160章(第1页)

就在他觉得他这是将功赎罪赎到了点子上的时候,更大的麻烦落到了他的身上。

地方官员贪污受贿理政不公这种事情理应由地方督抚来弹劾上报,但是山西的官员上下串联沆瀣一气,皇帝都有所耳闻了督抚衙门还不曾上折子,说明当地的官员全都无可救药。

乾隆皇帝年轻,可他的手段并不年轻,既然地方官全都靠不住,一事不劳二主,那就让喀尔吉善继续干。

干的好高升,干的不好就一起凉凉。

现在看来,喀尔吉善干的似乎不怎么样。

乾隆皇帝危险的眯了眯眼,开始琢磨什么时候招人回京述职。

和亲王在心里为可怜的喀尔吉善默哀,虽然但是,他觉得这次事情还真不能全怪人家喀尔吉善。

皇帝给他下军令状,白纸黑字写着“自今以后,晋省吏治,全问之于汝,二三年后,若无起色,汝其甚之”,喀尔吉善只要不傻就绝对不会什么都不干。

可他之前是京官,去山西当巡抚是头一次外放,在当地一点根基都没有。

往好了说是无牵无挂,往坏了说就是消息不灵通,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就他不知道。

皇帝说了晋省吏治没有起色的话别人不罚就罚他,他能怎么办?

琢磨来琢磨去,被逼无奈想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皇帝觉得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现在和当地官员打成一片已经来不及,既然融入不进去,那就一个也别想逃。

在他的严查严办之下,山西纠察吏治的成绩出奇的好,毕竟当官的没几个是真正清白的,只要想查肯定能查出点东西,大批官员落马被查,其他官员也不敢轻举妄动,山西官场自然清明的无处可及。

于是乎,不少官员为了自保主动辞官,短短半年的时间,山西境内光知府就缺了二十多个,连衙门的正常运作都支撑不起来。

官府衙门没法运作,冯起炎又是个逻辑自成一派的神经病,这事儿能怪谁?

第69章

*

山西省的严查直到现在都没结束,喀尔吉善兢兢业业当他的“帝王鹰犬”,丝毫不敢松懈,生怕皇帝不开心直接拿他开刀。

他铁面无私肃清官场,山西那些不清不白的官儿无处遁逃,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但是皇帝依旧不依不饶,还继续给喀尔吉善下旨意让他再接再厉,要是不尽心阳奉阴违让他查出来,到时候大小官员一并从重治罪,喀尔吉善尤其重。

喀尔吉善:……

总之就是,只有喀尔吉善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在皇帝的高压之下,喀尔吉善只能继续严查严打,把同僚得罪完了也不敢收手。

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他只是个巡抚,愣是把都察院和吏部的活儿也给干了,天天忙的脚不沾地皇帝还不满意,夜里连个踏实觉都睡不上,短短两年的时间跟过了二十年一样漫长。

幸好他本人有本事,在京城的时候磨炼出应对各种状况的能耐,不然这个巡抚他还真干不下去。

和亲王觉得喀尔吉善在地方官中已经算是佼佼者,上任一年把学政和布政使全部送进了大牢,第二年以贪污腐败和失察的名头撤了省内二十多个知府和知县,撸了河东盐运使的官职,连继任的山西布政使和按察使上任之前在别处犯的事儿都一起扒拉出来治罪,连只狗路过都得挨两巴掌再走。

这倒霉催的,大概出门没看黄历才被皇帝老哥盯上当枪使。

山西省九府十六州,一共才几个知府,他这撤了一轮又一轮,在当地没有根基还大肆肃清官场,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

哦,人家本来不愿意这么得罪人,架不住他不得罪人就得罪皇帝,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献祭同僚。

啧啧啧,好一出狗咬狗的大戏。

乾隆本来对山西那边的情况还算满意,要不是在山西搞这出已经打草惊蛇,他甚至还想在别的地方故技重施。

在他手里没有法不责众,天底下的读书人多的很,官员缺的太多就多开几场恩科,不信所有考出来的都是贪官。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明白,也没想让所有的官员都清廉到揪不出一点错误,只要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有点小错贪点小钱他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见就是,但是官员放纵家仆欺压百姓、强抢民女买卖人口这种事情绝对不行。

《大清律例》是摆设?朝廷的威严不存在?一个个的想翻天啊?

现在看来,地方官儿的确是想翻天。

乾隆捏紧拳头,周身气压低的吓死人,“朕前不久才下旨褒奖喀尔吉善并让他年底进京述职,今儿京城就来了个冯起炎,这真的是巧合?”

和亲王仔细想想,非常认真的点点头,“四哥,我觉得应该就是巧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