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清穿 乾隆 > 第173章(第1页)

第173章(第1页)

朝廷的水军成天训练也不知道成果怎么样,不如开出去溜溜让周边小国看看他们真正的实力,行商那边交一笔钱,他们水军派出船队护送,如此既能练兵又有收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说真的,训练的效果永远比不上实战,看京城的八旗精锐现在都拉胯成什么样了,咳咳,总之就是,水军出海没坏处。

就是花的钱多了那么一丢丢。

以前是钱不够约束着他们,现在有出海的商贾给他们兜底,出海一趟不光不花钱甚至还能赚点,有钱不赚是傻蛋好吧。

海关那边的收入已经很多,但是和开海之后的海运税收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朝中大臣本来觉得商人全都往外跑实在有失体统,看到海运税收带来的真金白银后也不叭叭了,真正为民做主的官员们甚至上折子提出了另一个请求。

海运的税收如此高昂,朝廷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对外的生意,逐渐将压在百姓身上的地丁钱粮给免了呢?

雍正爷摊丁入亩废了人头税,朝廷对户籍的管控也在慢慢放松。

他们都知道百姓自由迁徙不好管,但是放松户籍管控是大趋势,腿长在他们自己身上,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都待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不动弹。

百姓是要生活的,哪朝哪代都想让治下百姓太平安乐,只要皇帝不昏庸,只要臣子不腐败,肯定是百姓怎么好他们怎么办。

以前地方受灾朝廷会见减免赋税,之后第二年的收成就会比之前多很多,赋税少了留在自己家的就多,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干活,还不用心下劲儿的那是傻子。

以前地丁钱粮是朝廷收入的大头,现在出现了新的大头,再加上国库别的收入,地丁钱粮已经不是必不可少,那就直接免了吧。

当然,这些只是少数官员私底下讨论的事情,海上的交易来钱多还快但是目前看不出稳定不稳定,要是今年钱多明年钱少,他们总不能今年下令免除地丁钱粮明年再恢复,朝廷的颜面就得被踩在脚底了。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归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和亲王苦逼的看着账本,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

皇帝老哥已经很久没有哭过穷了,好事儿啊!

第75章

*

弘曕带着侄子出门,到圆明园门口时一个侄子的队伍就扩充到了三个侄子。

永琏和永璧刚才躲在他们家大哥后面,等人出来后立刻现身表示他们也想出去溜达。

好兄弟有福同享,外面那么热闹,大家一起出门更热闹,小叔一定舍不得不带他们俩。

靠谱的小叔当然不会拒绝侄子们的请求,跟着叔伯兄弟们身后混久了,今年已经不需要有人带着才能出门,只要天气好,他自己就能带人到处转悠。

俗称:街溜子。

就很不正经。

但是很快乐。

正不正经不重要,快乐就够了。

永璜永琏永璧都到了抽条的年纪,开始抽条后个头猛窜,看的倒霉小叔羡慕的不要不要的,恨不得一觉醒来就长成身高八尺。

梦里什么都有,他还没到年纪,现在想什么都白搭。

俩哥哥的个头都不低,他这些年好吃好喝营养均衡,现在只是年纪小,等他长大了肯定比俩哥哥都高。

待会儿出去就再加一顿饭。

几个小家伙带上侍卫风风火火出去,出门就奔着最热闹的方向而去。

京城最繁华的街在正阳门外,俗称前门大街,海上贸易开放之后,前门大街各家铺子新鲜玩意儿迭出,天南海北的东西都能在这儿找到。

京城有洋人开的铺子,里面专卖西洋的物件儿,新鲜是够新鲜,就是价格高。

那些西洋人的目标不是普通人,只和皇亲国戚做生意,对普通人的态度自然称不上好。

他们大清的商人开的铺子就不一样了,开铺子讲究笑脸迎人,只要不是和钱过不去就不会主动把客人往外赶。

买不买无所谓,主要赚个人气儿。

前门大街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方,本身就汇集了天南海北的东西,大清的行商能出海贸易之后,这边的新鲜玩意儿比西洋人开的铺子多多了,一下子就把那几家眼高于顶的西洋店铺给冲击的没了生意。

毕竟审美口味什么的还是自己人最了解自己人,有些东西在海外平平无奇或者无人在意,没准儿就能戳中他们的喜好,西洋商人不会带他们觉得没有利润的商品,大清的行商会啊。

外国人懂什么审美,好东西还得他们自己人过去挑才行。

京城是大清的心脏,全天下的权贵几乎都集中在这小小一座城中,海上贸易放开之后来京城置地开铺子的商人越来越多,这下外城想不扩建都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