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三国志少帝纪翻译 > 第40章 第 40 章(第2页)

第40章 第 40 章(第2页)

荀彧板起脸。他刚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是不会给刘辨出谋划策的。哪怕刘辨拿着文书要挟他、败害他的名声,他也绝不会说。荀彧又恢复了镇静,拂了拂衣袖:“我不会说的。你要知道,问奉孝去。”

“我问过他啊。他非叫我来问你。”

“那你告诉他,我不会与你说的。”

“那我就告诉他,我在床上使出浑身解数你也不肯跟我说。”

“你……”

荀彧真想抄起砚台把刘辨打死。

刘辨捉弄够了人,总算开始说正事:“我想郭先生是要我跟你说清楚,我未必非当天子不可。”

荀彧不作评论。人人都说不想当皇帝,人人心里都有个皇帝梦。嘴皮上说说,没用。

刘辨有实际行动。从袖里取出张诏书。一封盖了玉玺的退位诏书。上头写着,但要平定洛阳之乱,班师回朝,即刻退位让刘协当皇帝。

荀家早年接过不少诏书。天子玺印荀彧从小看到大,他一眼就看出上边的印记不是伪造的。荀彧下意识道:“你将传国玉玺也带了出来?”

刘辨点头:“就放在箱子。小箱子,箱口有牡丹图样的那方,藏在底下的暗层。”

玉玺是王朝的最高象征,见玉玺如见陛下亲临。荀彧不认刘辨这个假皇帝,但他是认真玉玺的。荀彧只恐走漏了风声,亲自到库房翻查,果然找到了刘辨所说的传国玉玺。

刘辨连玉玺都肯压在荀府,再说他没诚意也说不过去了。

刘辨对玉玺还真没什么执念。毕竟这传国玉玺是读书系统奖励的,昨天才刚从土里挖出来。

元代陶宗仪写的《南村辍耕录》记载着大汉玉玺的信息。方四寸,厚六分,上边刻着蟠螭的小塑像,底下则是八方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据说要害就在那八字里。八字系秦相李斯手书,传到汉末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五百年间的官宦儒生都精于钻研李相书法,玉玺是真是假,很多人一看便知。武帝时有个滑头也学了手李斯的书法,刻成玉玺直把地方县令哄得团团转。后来昏了头还待拿去刺史府行骗,当场被揪出四五处不似的地方。

到荀彧这等世代为官、家底又好的家庭里,不是真的玉玺是万万过不了他的眼的。

荀彧感受到了刘辨满满的诚意。刘辨既要当卫国将军,既是诚心实意要拨乱反正,荀彧自然不能不施以援手。

“刘兄胸怀大汉,我定知无不言。”荀彧深深一拜:“眼下各路诸侯已有起兵勤王之意,唯独还缺领头之人。”

“让袁绍领头啊。他家四世三公,该让他领。”刘辨脱口而出。历史上就是袁绍带的头。

荀彧道:“合该袁家领头。不过却该由袁公路来领。袁公路才是长子。”

又他妈的嫡长子。刘辨不同荀彧争辩。袁术就袁术,有人打洛阳就行。

荀彧恨铁不成钢:“袁公路实乃荧荧小人。他听说陛下流亡在外,唯恐洛阳捷足先登寻回来。到时押着皇帝上城楼,底下的人全成了谋反。”

刘辨笑道:“我不就在这儿么。你把消息告诉他,他自当没有顾虑。”

荀彧眉间微皱,连连摇头。

荀彧摇头的原因只有他自个儿明白。暴露刘辨的行踪,到时便十八路诸侯定要皇帝当头。勤王就成了御驾亲征。刘辨统帅三军,权柄在手,等到洛阳平定他还会乖乖退位吗?荀彧不敢冒这个风险。

荀彧肚子里的话不好同刘辨明说,便编个理由:“我怕各路诸侯都要抢你,颍川要遭生灵涂炭。”

刘辨觉着有理。无谓把平和的鱼米之乡变成焦土。可这袁术老拖着不出兵也不成办法呀。

荀彧献上一策:“玉玺在手,刘兄可宣诏叫陈留王进京勤王。”

向刘协宣诏,将来就是刘协当主帅,入洛阳的兵马就是刘协的兵马。到时候不管刘辨退位,还是刘协强行登基,受到的阻力都要小很多。再者,叫刘辨下诏也是对刘辨的考验,且看他是否有让出天下之心。

刘辨不加细想,叫荀彧代笔写诏。

当皇帝很好吗?一点也不好。深宫大院的,调御兵马都得假手于人,能养个几千号杀手就已经是他的高光时刻。不像在许县,屯兵上万,良田万亩,放眼望去全是可用之人。比起以后当个被人挟持号令诸侯的光杆皇帝轻松多了。

刘辨亲手往诏书盖上大印。

荀彧一颗心才安定下来。事情如他所料,刘辨也的确是只想当好将军的忠臣。荀彧便动了辅佐刘辨的念头。刘辨有灵帝血统,不当皇帝,当个护国大将军什么的绝对够格。况且血浓于水,他定会尽力保护亲弟弟周全的。

“刘兄深明大义,荀某十分佩服。不若许县和颍川合作一路,也随诸侯进京如何?”

荀彧已谋划到了兵进洛阳的那一刻。到时候刘协登基,刘辨身有战功,再找些文臣大夫上本劝谏,趁机保刘辨恢复皇子身份不难。

只不过眼下刘辨不能用他的本名,得另起个名头和身份才好参军讨贼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