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刘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原文 > 前言 做个快乐读书人(第2页)

前言 做个快乐读书人(第2页)

正因为女儿不像儿子以前有那么多问题,父女也没什么争执,所以我本来没有计划为女儿写本书,我觉得她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长大,我好像“无为而治”,又何必写什么呢?

只是,自从我近几年在台北办了青少年免费咨商中心之后,又觉得有许多感慨,使我不得不动手写成这本书。

我在台北的邻居有个小女儿。前几年总在电梯里遇见做妈妈的拉着女儿冲进冲出,说是刚上完儿童画和钢琴,又要去补习珠算。

我没听过那小女孩打算盘的声音,也没见过她的画,倒是常聆赏她的琴音,使我想起纽约的女儿。

只是去年九月之后,就再也听不见她弹琴了。倒是七点不到,就听见关门的声音,据说是去学校早自习;晚上,有时候我下班很晚,回家,看到一个小小的黑影走在前面,比我的背还弓,原来她刚补习完。

不只我台北的邻居,连大陆的中学生都写信给我,说他们只见得到“三光”,在星光里上学,在灯光下读书,在月光下回家。

有时候我也好奇,找些台湾小朋友的课本来看,发现教科书都编得好极了。譬如算术,不再只是背公式,而是由数学的概念开始,教孩子数豆子、切方块,真正学好“活数学”。

只是当我看那些家长大呼小叫地教孩子时,又吓出一身汗。他们居然把自己小时候死板的公式,又强加给孩子,大吼着:“不用管!你这样套进去就成了。”

而当我表示意见的时候,那家长则理直气壮地说:

“最重要是考上好学校,管他怎么做,答案对,就成了!”

谈到考学校,至今我还会梦到三十多年前的大专联考,浑身大汗地由梦中惊醒。

“考”,对我们这一代有了多大的伤害?

老同学聚会,一个个都少了头发、多了毛病,大家都说我们似乎远不如上一代健康。

可不是吗?李远哲说他当年虽然躲轰炸跑到郊外,却觉得好快乐。我们上一代虽然在战乱中成长,但是也躲过了“灯光与教鞭下,长期无休止的高压”。

但是三四十年前高压,还有话说。现在早施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接着台湾地区高中联考也将废除;大学有了甄试,甄试不上,联考的录取率也远高于过去。加上一个事实一大学愈来愈多,留学愈来愈容易,而且我们的“生育率”比法国都低了。

只怕再过几年,大学得到外面请学生入学。

明明眼前一片光明,师长们为什么还要那样逼孩子呢?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看电影,因为前几排有人坐在垫了书本的座椅上,中间就有人坐到椅背上,最后面的人则不得不站在“把手”上。

我眼前常浮起那一幕,心想,这社会不就如此吗?他的孩子补习了,你的孩子就不能不补,否则补得多的当然考得好;相对的,你的孩子就被“比”下来。

只是,到头来有谁能好好看一场电影?又有哪个孩子能真正享有他美好的童年?

每次我的儿子回台湾,我看他与当地大学的精英聊天,都暗想,我的儿子虽然在史岱文森辛苦,但比起台湾的学生还是轻松,难道我儿子的学问会远远及不上台湾地区的学生吗?

人的一生只能年轻一次。过去,就再也拾不回了。

甚至可以说,人在少年时受到恶补的伤害,会影响一生,把那伤害又强加在他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剥夺孩子的少年岁月,而且不自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苦难的中国,把这两句名言,也化作苦难。即使窗已不再寒,为学也不再只为金榜题名,还是让我们的下一代背着,走入二十一世纪。

在这许多愤慨中,我一方面盼望台湾地区教育单位遏止补习,呼吁有钱人输资兴学。更要呼吁老师、家长,让我们的孩子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我们自己已经失去了,别让他们再失去!

因此,我写了这本书,表面看,它只是给我女儿的一封封信。但实际谈的是美、是爱、是公义、是关怀、是开阔……童年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为孩子早早打开一扇扇窗,让他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啊!

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我衷心盼望它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

我的女儿叫小帆,如我一样,她也很平凡,我希望她扬帆万里,快意乘风,更盼望透过这些平凡的文章,对每位小朋友说:

“你们都好幸运,生在今天这个富裕的时代。祝你们不忧不惧,做个快乐读书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