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免费 > 第334章(第2页)

第334章(第2页)

所以啊,那一支的王家只好流放到千里之外,好让皇帝和齐王免于看见他们想起可怜的郡王,早日放下惋惜之情。拟招之后还要过中书门下,消息还没传扬开,宋王当个笑话讲给妹妹听的。

冼暄捂着肚子,惆怅道:“我不太能笑得出来。”

看吧,全家陪葬。这年头男儿不能乱生,更不能乱嫁。

“我也觉得不好笑,年纪轻轻就死了的郡王应该是我的堂姊妹吧,本来河东道该是她去的,怪可惜的。”

河东道的太原王家也是山东士族啊。兜兜转转,秦王还是去了河东道。

冼暄没有再追着姬无拂问此去河东道的目的,而是问起了留在福州的属官:“看样子,大王是要在并州长住了,等福州太平无事,也该把其她人召还大王身边。”

“会的,再过段时日吧。”姬无拂掀开车帘一角,灿烂的晚霞映入眼帘,“你替我多盯着些夷人海船送回的奇珍,今年九月献礼要用。别推拒,我记得你和东宫的曾姓属官当年是一并出海的,如今也不必断了往来,大大方方的走动吧。”

需要秦王亲自关照的九月寿礼,只有皇帝。

冼暄低头称是:“喏。”

“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总是会想得太多。你既然还是要留在我身边,今后要放下那些胡思乱想,我们要走的是人间大道。”姬无拂原本是想把冼暄留给阿姊或者皇帝驱使的,有孟予领路,少不了冼暄的前程。不过,冼暄有自己的想法,姬无拂也不打算强硬干涉。

车马一路慢行,姬无拂再次捡起了曾经在姬若木身边学到的那些东西,每每在某处县乡停留,就要着手去市、田了解一番民生。粮价几何、田间百姓衣食如何、村庄内人口面貌……即便当地官员有心隐藏,初时或许容易受蒙骗,时日长久见识增长便能一眼明辨。

走走停停将近两月,秦王的马车终于摸进了并州的城门。并州比起福州,说不尽的繁华风流,又与新都有着不尽相同的风采。并州刺史年初新换任,是个情理上与秦王应该颇有交情的人物,老裴相的幼子、孺人裴氏的母亲裴慕青。

秦王首肯,裴慕青与之同乘毡车,四面放空的毡车最适宜观景,其余卫官侍从则围车步行,车队占据了大半的街道,时不时有百姓站在长街两侧垂首等候毡车离去。

两人谈天免不了说起老裴相与裴孺人,裴慕青面露惭愧:“犬子无状,是我管教不力……”

“刺史不必愧悔,有裴师傅在,想来裴氏受教之后,定会有所长进。”姬无拂派人拐走裴慕青八十岁老母,自认也没干好事,受不起裴慕青的歉礼。

与其和裴慕青讨论子男教养,姬无拂更好奇并州城内风俗,左右环顾后,目光凝在一处宅院门口:“并州文风甚重,人皆好文,就连迁居,最重的行囊也是书册,竟然还有数车竹简。”

与不满而立便病逝的宗室郡王联姻的王家被皇帝迁怒,流放的旨意已经送到并州。平白遭了飞来横祸,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并州当地的官吏处置时手下留情,给留了拆家的时日。太原王家是当地望族,伤了一支,不至于伤筋动骨。

年不满七岁的女儿被仆从搂在怀里,母亲哀哀哭泣,拉着清瘦的少男不肯放手。女儿受新律法庇护,可以跟随和离的母亲改姓获得庇佑,十来岁的男儿只能跟随父辈流放千里之外,稍有不慎便是天人永隔。

都是她的孩子啊,母亲哭得心碎,过路人也跟着落泪。

姬无拂凝神细看门前阀阅,“原来是王家人,真巧啊。”偏偏在这个档口叫她看见了。

裴慕青道:“这娘子也是我族中女儿。看来是我来并州不久,身边胥吏尚且有些不知分寸。”

“既然是裴姓女子,想必早晚会明白,尽早脱离不知分寸的夫家,对她、对她的女儿而言,都是一桩好事。”姬无拂注视着被胥吏“请”上车的一众人,其间也有中年女子,褪去首饰、衣裙素朴,挺直脊背踏上简陋的木车。

既然是通婚的人家,裴慕青自然认得其人:“她是个极为骄傲的人,从前是,现在仍旧是。这座城里有无数这样的女子,她们没有任何过错。”

“我初到福州时,见识过埋于阴沟的婴女、十二三岁便为人母的女儿……裴刺史,她们也没有任何过错。人受了苦痛,不发出去,就要熬坏自己的五脏六腑。这份罪,如果不向那些不满而立便为人大父的男子讨要,该向谁讨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