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主机电源功率越大越好吗 > 人间日常(第2页)

人间日常(第2页)

“殿下,时辰不早了我们该走了”

殷熙点头起身与沈毅对视一眼道了告辞,带好帽子离开了。

待那身影彻底消失沈毅抚了衣袖喊了成方二人也双双离开了。

日子如窗间过马,夏尾秋首日短夜长起来,此间发生了许多事。皇帝重病了半月,太子代理朝政公务霸占了殷熙所有时间。

西北大旱粮食无收一封封奏章流水般递来请求朝廷分拨银两用于百姓过冬,南方临海之城滨海汛期水患溢海千里周围村庄都惨遭海水吞噬,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道道信件里无一不离修整家园百姓疾苦,边疆八百里加急蛮夷屡屡挑衅夜袭军营我军伤亡无数请陛下御驾亲征。

桩桩件件落在殷熙眼中又碎于案前,东宫烛火彻夜不眠宫人谨小慎微

屋内一道茶盏重重摔在墙面又落地四分五裂的声音透过门扉瞬间传遍整个东宫大殿,子安垂首而立面色紧绷暗中悄悄动了动手指,跪在殿中面色惨白如霜的小太监立马哆嗦着双腿连滚带爬跑了出去,慌乱中又被门楣绊了一脚一个大马趴身子扑在殿外,也顾不得疼爬起来就溜,身后好似有催命符一般。

窗外百年梧桐树枝繁叶茂,叶影斑驳若隐若现落在雕花窗棂,暗夜星星点点半弯明月。

殷熙双手负于身后背门而立,一道明黄色太子常服,身影被满室烛火倒映在木窗阁上,有道不尽的无奈与孤独。

子安大气不敢出轻手轻脚将碎了一地的茶盏一片片拾起,最后脚步停在宽大雕花紫檀木书案边的一封奏章前,奏章半敞半遮,子安将其收起放于桌上轻声试探

“殿下”

那人不语,子安撇了一眼搁在书案左边厚厚一摞奏章,被随手扔在案上的朱笔将一幅上好的大家墨宝晕染了一片,他冒着丢小命的危险又喊一声

“殿下”

片刻那道身影的肩头力道一卸,子安看到那肩膀垂落了下来又听那人重重呼出一口气,心里五味杂陈。

殷熙转了身子过来面色早已恢复如常,他盯着满室的烛火声音苍而白轻声问道

“是我不配吗?”

子安霎时屈膝下跪满眼疼惜痛喊“殿下,没有人比你更配”

他抬了抬手示意子安起身,伸手又拿起被子安拾起的那封奏章,这奏章本是要直呈陛下却无意落入他手,其中所奏便是斥太子无能不能统筹国事,水患重建刻不容缓但银两迟迟不拨,又斥他不仁心中无百姓生死,颂二皇子劳苦功高镇守南州有功夷人多次冒犯无功而返,颂二皇子宅心仁厚未与太子争权夺利,种种言语皆是指他不是。

只有子安知道那个被千夫所指众臣排挤的人在收到水患第一封奏章时便连夜派了心腹低调前去滨海打探灾情,临走将自己贴身玉佩交于那人,只简单叮嘱灾情状况如有不实立刻书信传回并以太子口谕行罢官之权。

那是多大的权利,他不是不记挂灾情只是他深知朝堂之中暗潮涌动如若被朝臣牵制指哪打哪,又与傀儡何异,他要管且要管到实处管的彻底。

西北粮食欠收他第一时间奏明圣上请求减免旱灾之地三年税收又将自己私库尽数拿出暗派朝中一位一直秉公无私的老臣以私捐之名采买粮食早已在运至灾区的路上。

世人均不知但子安不会不知,朝堂风云诡辩拥戴二皇子的大臣半数之多,许多事情只能踩着刀尖如晦暗月色一般永远不能拿在台面之上,他若在不小心翼翼早已尸骨无存了。

也是在那期间。

百姓都在互传上京城外峦子峰上新起了庙宇,供奉的是玉帝王母,塑像通体金身形象栩栩如生,唯一与其它庙宇不同的是庙内种植了大片芍药,现在虽然花期已过,但花枝依旧未朽。

亦有许多传言被说书先生写成话本讲与世人,譬如

后晌的兰州子随着一道拍案声猝落接连掌声四起不断如雷,夹着几道叫好声及窃窃私语声,上一个民间故事已然落幕,有好事者起身振臂

“讲得好,再讲一个”

说书先生拈须一手落于案桌

“这位公子想听什么”

不等男子说话前排另有公子摇着一把写有天道酬勤的纸扇徐徐道

“先生不妨说说最近流传于百姓之间的新鲜故事,城外峦子峰上突然新修缮的庙宇如何”

说书先生抿了几口茶润了润嗓子,厚笑两声

“那我便讲一讲这峦子峰”

话落堂内众人皆静,只听那先生缓缓道来

“民间传言峦子峰本是一座荒山,山上多长荆棘丛林百姓几乎不去此山,又因此山距城中路途泥泞坎坷从未有小道,这山便一直籍籍无名,景安十一年正月,有百姓见沈家府中之人率一众身强体壮男子从一小口进山,后数月皆有所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