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全文 > 第十八章(第2页)

第十八章(第2页)

顾瑜却觉得,裴钧此人并不值得信赖,看他书简,处处用心,只怕是个风流之人。只是现在说什么,纪令雯也听不进去的,不如不说的好。

纪令雯花了好几日,才写好回信,她将自己新作的曲谱抄录一份,给裴钧鉴赏。为着避人耳目,她不敢遣送家里的仆婢去临安送信,只好走了官中的信驿。只是现在因着灾情实在严重,官中的信驿极慢,驿站的老爷子说只怕半个多月也到不了。

顾瑜偷偷溜出纪府几次,外面确实比想象中更严重。流民聚集的几处寺庙,路边横七竖八躺着骨瘦如柴的逃难者,女人瘦的只剩一把骨架子,怀中还抱着婴儿。

因酒坊赚了不少,顾瑜如今手头宽裕很多,她塞了包二十两的银子给大哥顾琅,让他帮忙买些食物,施舍给寺庙中的妇孺,这些妇人饿的浑身无力,又带着孩子,根本抢不过那些青壮男子。

“妹妹考虑的极是,我手头也还有些钱,一定尽力。”顾琅再三向她保证,顾瑜才终于放了心。

一日傍晚,纪亭突然从衙门回来,急匆匆的跟纪夫人交待道:“阿绮,今日巡查御史已经到了苏州府,你赶紧吩咐厨房,整治一顿席面,今晚我们需得宴请一番。不可奢侈铺张,让人拿到把柄,切记,切记。”

纪夫人一听,赶紧叫来厨房管事,吩咐下去。

地方安排在正厅春熙堂的西厅。纪夫人吩咐撤掉原先常用的待客餐具,只拿了一整套两江一处老窑厂烧制的连枝纹白瓷。席间菜式均为春夏时鲜。江南地区此时多野菜,因而满桌素绿,只有一道太湖白虾尚算荤腥。菜式清淡可口,且并不上酒,只上一道略甜的枇杷饮。

西次厅之间挂了一道细竹帘,纪夫人带着三个姑娘陪坐,若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也方便安排。

天几乎擦黑之时,才见纪大人引着另外两位大人,从抄手游廊蜿蜒而来。入了正厅,纪大人引着一人坐了左上首位置,自己在右上首陪坐,另外一位大人坐在左下位置。

纪夫人引着姑娘们上前见礼。

只是微微一抬头的功夫,顾瑜已经看清,左上的是佥都御史霍如川,四十来岁,清瘦面庞,留着三缕长须,青灰绣山水纹直裾,白玉冠束发。左下,纪大人说是新科进士,陛下新封的巡查御史小江大人,穿葛色直裾,十六七岁上下,面若冠玉,不是隆兴寺那个少年又是谁?

江大人。顾瑜心中一直以来的猜测落了地。

是他。

上次看到他时,还是个三四岁的孩子,圆圆一张包子脸,像一只摇着尾巴的小狗一般黏在她的腿上,腻腻歪歪的只喊着要糖吃。

这孩子,这么大了。

顾瑜一时间只觉得烛火太过亮眼,无法挪开视线。

江寄宁感觉到那堵目光,抬起头来,看到立在纪夫人身后的顾瑜,微微一怔,随后微微颔首致意。

直到回到竹帘后,顾瑜还是有点恍惚。这是宁儿啊,是大哥最钟爱的长子,那个最爱粘着她的宁儿啊。

她努力忍着保持平静,不让眼泪滚下来。

顾琼看出她有些异样,只凑过来小声道:“刚刚那个,似乎是前年咱们在隆兴寺见过的那个人?上次在太湖边,我还在想,和裴家人倒是有缘,怎么刚刚说他是小江大人?”顾琼早就忘记这人的名字。

顾瑜平复下心绪,轻声道:“吃饭吧,回去再说。”

隔壁几位大人互相敬了一杯,略动几筷,便开始说起赈灾之事。

“此次受灾,已经蔓延四个县了。若是此刻调粮,只怕三万石已经是上上限。”纪大人叹息道。

“小江大人明日会启程去往大兴粮仓,清核数据。若是尚有富余,则需请仓司尽快放粮。”霍如川简短道。

吴兴和大兴的常平仓,是苏州府两处最大的屯仓,一月前,两浙路仓司上书称,各处粮仓预计可放粮二十万石。可随着太湖泛滥,数字一缩再缩。

因着灾情,物价飞涨,一石大米竟然从五千钱涨到两万钱,便是如此,也得找着熟人才能买着。若非常平仓放粮,而是从粮市上收购赈灾粮,价格昂贵不说,也决计买不够数量。

“是,还盼纪大人修书致意,此次放粮,确需至少二十万石运送至徽州,才可解燃煤之急。”江寄宁拱手道:“江某巡查完大兴,会再去吴兴粮仓。哪怕能多一星半点,也可多挽回一些人命。”他顿了顿,又道:“徽州受灾最严重的黟县,已经出现易子相食的情况了。”

“自然,纪某已经准备好书函,府衙中户房两位主簿,精通术算,望能为大人略尽绵薄之力。”纪大人拱手道。并非他不愿放粮,只是他需优先保证苏州受灾县的粮食供给。他能做的也仅限于此了。

“请大人带上小女,小女愿为受灾百姓尽力。”顾瑜突然站起,掀了帘子出来,顾不上其他人惊异的目光行了一礼:“家父正是吴兴县知县顾宣霖,小女自幼擅长术算,且熟知附近州县,定能给大人帮上忙。”

“你这孩子,这一路颇多辛苦,你。。。。。”

纪大人刚开口阻拦,江寄宁已站起身,行了个大礼:“江某多谢姑娘高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