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无防盗 > 第31章 杨涟(第2页)

第31章 杨涟(第2页)

朱由校找了一圈没有找到,不由的问王安。

“陛下,您昨晚让人找来看完后,奴婢怕丢,便让人把它收起来了,奴婢现在去拿。”

<div

class="tentadv">

没过一会,那份题本被王安拿过来了,正要递交给朱由校,没想他直接说

“这份题本给杨涟,让他看看。”

杨涟连忙放下小碗,拿过题本,详细看了起来。

这份题本其实是去年孙承宗向神宗上书在辽东屯田,但被方从哲票拟驳回的那一份。昨天孙承宗提及屯田与海运之事后,朱由校觉得可行,便把这份奏疏拿出好好看了一番,但那边土地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适不适合屯田,耗费大不大,他真的不清楚,于是他就想交给杨涟第二个任务。

“这份题本你看了,觉得上面的内容是否可行?”

杨涟粗略看了一遍后,就明白大概与孙承宗昨天提及的屯田与海运之事有关。

“陛下,此事臣不敢妄言,不过我朝自开朝以来便在辽东实行军屯,由此来看,在辽东屯田一直是我朝在辽东的国策,只是如今已然败坏,再加上战事紧迫,辽人纷纷内迁,让此事不能成行,导致辽东米价一日盛一日,这个在辽东的奏报中屡有提及。

现朝廷如果能再次行屯田之举,确实可行,但臣以为此事要行,难处有二:一是土地,二是人口。

辽东早已有军屯,扩地千里,积累甚多,现百不存一,大多被当地豪强所占,如果欲行屯田,只能选择辽南等耕种贫瘠之地耕种,难度甚大。

再次人口,臣听闻辽人狡黠,不喜耕种,因此行屯田要么是军屯,亦或从内地吸引流民过去才行,如果吸引流民,辽东苦寒,怕不容易。”

杨涟提出的这些难点,朱由校也想到了。但有些事不能因为难,就不能做了。

“朕也知道,所以朕交办你的第二件事便与此事有关,屯田虽难,但辽东靡费甚多,粮草是占大头,如果不能降下来,朝廷的压力实在太大。

因此必须行屯田,朕欲在京畿、辽东等地重整屯田,京畿在朕眼皮子地下,流民也多,屯田之事有朕支持好办,但辽东屯田如你所说确是有诸多难题。

所以朕交给你的第二件事就是你此次前往辽东,在沈阳见完熊廷弼后,不要原路返回,还要前往辽南等地了解土地、人口、军屯等情况,然后从水路返回山东登州(今山东烟台与威海一带)。

一是了解屯田实况,二是看看从辽南去山东是否方便,朕欲在登莱造船,这样既可让槽粮走海运前往辽东,减少损耗,也可鼓励山东流民前往辽南垦荒屯田。”

朱由校这么一说,杨涟就知道皇帝心中早已定计了。

可能皇帝只是不确定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所以需要让他验证了解而已。

只不过他为何执意让他前往辽南,走海路经山东返回呢,这条路不是早已有了。

求推荐票,求追读,求评论,这里拜谢各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