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春风十里简谱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你若当真想要杀了我,真当要成长,那就不要放纵自己痛苦。

养好伤,重新收拾好自己,扛旗上路。要知道那些老臣的死,是你软弱无能的象征,唯有一遍遍提醒自己,才能不重蹈覆辙。

——或许,他想。

或许他也只是因为不忍对他身上的从前的自己动手,不忍看到那个在深夜难以入眠,时时刻刻被仇恨煎熬的自己。

他们是何其肖似,连仇恨都是互相给予。

也许总有一天,他会生出不再被人砍断的枝条。那一天,他也要自这高位下落,摔得粉身碎骨。

总该有那一天的。

自他亲手将先皇杀死在皇位之上,他就已经料到了这一天。

他注定不得善终。

张超逐渐成为了高杨通向宫外的羽翼。

寒梅令自一开始就分成了两支,张超这一脉,奉命藏于市井之中,先皇后在先帝遇刺那夜,已经预料到后来的事,写下这封书信,命人紧急送出宫外。

暗中辅佐,成其助力,张超自幼时就已知晓这是他一生的命运,二十岁那年,他初入宫闱,听闻几位前朝旧臣被杀,另一支寒梅卫不见踪影,心中便隐约有了猜测。

他父兄在这些年皆死于他人之手,他只得默默隐藏身份,终于被王晰看见,就这样在他左右,潜伏多日。

他做事谨慎,心思细腻,给了高杨不少助力。张禄安也是那时被送到了高杨身边,虽只是做些洒扫的小事,但好歹也能做些传信的事。这一年的时间,他们暗中筹谋,他在外冒险部署,高杨则在宫内伪装,将自己的脉系安插进无尽的深宫,和波诡云谲的朝堂。

宫中要他管的事并不多,除却那些只有在深夜才能处理的信件,就只剩下漫长无尽的白日。

臣子大多将他忘了,一心讨好王晰,有什么新鲜玩意儿,都先送去燕王府,被挑剩下,再转道供进宫里。

那些金碧辉煌的小玩意儿就摆在案牍上,作金灿灿世界里,粉饰太平的装点。

高杨案头摆的书大多写花鸟山水、文人意趣,他其实不感兴趣,但还是要碍着心中的恶心读上几个时辰。其他时间,他偶尔在宫里闲逛,偶尔看几眼新供的鹦鹉。

偶尔,他会看自己小腿上,那道被砖石拖拽出的划痕。

它日渐消退下去,只留下了一个浅淡的痕迹。只是每每他用指腹按过,好似又能再一次回到那个雨天,天旋地转间,血腥味和潮湿的雨气将他围绕,他被地上滚落的人头激得双目发红,颤抖不休。

他总要用这个提醒自己,不可松懈,不可冒进。那副无害的面容要装得再久一些,张禄安传递的信件要烧得再透一些。哪怕夜里噩梦惊醒,也只能吞下一切仇恨和恐惧,让心头那把腐烂旺盛的火,一直这样烧下去。

“陛下。”正是午后,云岫端了盏新供的云雾茶来。年前西南动乱,杀至血流成河,刚刚平乱,在酷夏时分,叛乱又起,王晰为此焦头烂额了月余。处理政事间,还不忘差人送了些春茶到高杨的别苑。

这些年他从没在这方面令宫人苛待过高杨,臣子也无从议论。只是高杨如今已快年至弱冠,不久前朝旧臣开始上奏,提议可让高杨参与政事。王晰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从前是新帝年幼,江山只好由摄政王代管。如今高杨长成,他再想把握朝政,也没了理由。江山社稷,终于还是要回到高氏血脉的手里。

下一天高杨竟久违地被请上了朝堂,而那提议的老臣依旧梗着脖子上奏,彼时他被王晰淡淡一瞥,便听他在珠帘后笑笑,问皇上意下如何。

朝廷气氛凝固,高杨只是长久地沉默着,随后竟微微笑了,语调柔软,说朕能力不足,还要摄政王提点。

此事便如此不了了之,半月后,那老臣,消失在朝堂之上,全家死于流民的袭击。

如此走了四五位臣子后,也没人再敢大着胆子有此提议,没过多久,高杨便因“偶感伤寒”,不再上朝。想到这里,高杨轻轻笑了一下,云岫只当他见骤雨放晴,心情好了些,也微笑道:“日头好,陛下也高兴呢。”

高杨将思绪收回,目光落到殿外被阳光照得亮堂的院落里,雨水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是啊,天气好。”

他捻了捻指尖,忽道:“云岫,随朕去、走走吧。”

他断腿后难得有这样的兴致,云岫带着笑应了,替他整理起了衣装。

他倒并非是想出门赏景,昨夜收到张超一封密信,说他明日会随马佳进江南行宫,夜半时分或可一见。要他小心行事,若被发现异样,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高杨猜他有要事要商议,白日无事可做,索性再将行宫逛一逛,好熟悉道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