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关山旧别情是什么意思 > 第一章(第1页)

第一章(第1页)

时近年关,都城内已经开始准备年节的物什,然而相比往年,如今都城百姓最关切的却不是今年该如何收尾庆祝,他们津津乐道的,却是新帝原来竟是一个和尚。

这并不是一个秘密,本也无法隐瞒。毕竟新帝登基的那天,观礼的各位都注意到了这位陛下的长发都还没留齐。

有传言,陛下是年轻有为的当代高僧,要不是先帝突然驾崩,大齐后继无人,恐怕陛下还会继续吃斋念佛,说不定哪一天就有幸继承住持衣钵。好歹也是真命天子,即便没有回来继位,那区区住持自也不在话下。

可高僧,不,陛下终于是临危受命,内忧外患之际接管江山,为保天下太平,还俗登基,蓄发为帝。

于是便有乡野间的布衣悄悄议论。

这和尚做皇帝,到底和其他皇帝有什么不一样?

别人回他。

傻呀!和尚不能碰荤腥。

那陛下登基后也不能吃肉?一顿猪脚,赛过活佛。这不能吃肉,皇帝当的也没什么意思嘛。

这自然不用你我操心,皇宫里还缺山珍海味?嘿,要我说,其实和尚当皇帝有一点最不好。

说说?

那乡人悄声,挤眉弄眼道:那自然是——不能娶老婆!

乡汉们哄然大笑。

不仅民间好奇,就连朝野上下,甚至周边各国都闻风而动,借着参加登基大典的名义纷纷来探查情况。

听说齐朝新帝还俗后还是坚持每日礼佛,会在佛前静坐三个时辰;

听说新帝没留任何奴婢贴身伺候,只留了一名小沙弥帮忙点灯研墨;

听说新帝婉拒了朝臣要求成婚留嗣的奏请,说江山未定,应以社稷为重;

听说……

这么一个史无前例的和尚皇帝,在流传出各种传言之后,终于在登基大典的那一日,在世人面前露面了。

那日,礼官唱罢,身着玄色暗金纹袍,束麒麟韘形珮,戴凤翎冠冕的男子一步步登上祭台,他身形劲阔,行步沉稳,走近了,可观其气高质洁,眉飞入鬓,凤眼生威。虽有一头略显突兀的短发,却有一双如星如炬的双眸,浅浅扫过时仿佛带着雷霆万钧。远处偷偷打量的外邦来客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再看。

直到登基礼仪结束,众人依序离场,才有人恍然道:齐朝得此凤,再续百年国祚。百闻不如一见,不如一见啊!

没有人不曾听说过新帝登基前所做下的伟业。

摄政王和宦官把持朝政许久,甚至在先帝病重时将先帝控制为傀儡,其下官官相护,横征暴敛,民生艰难;而西羌一直觊觎中原,便趁机侵吞大齐边境,屡屡派兵掳掠百姓,掠夺大齐城池。齐朝内忧外患,危如累卵,覆亡在即。

谁都没能料到,这时候竟然冒出一个先帝遗子,带着一帮江湖人士冲了出来,扶大厦于将倾。

江湖儿女说好听是侠客,说难听了游民罢了。不事生产,不交赋税,不遵法纪,哪个朝代不视这些游侠儿为麻烦?即便个人再勇武,于家国层面又有何用?不过一批散兵游勇罢。

没人能想到,就是这批散兵游勇,破了西羌设在大齐的特务机构,接回了遗留在外的先帝遗子,揭露了摄政王勾连外族的阴谋,甚至如今,也将有希望收回被侵吞三十年有余的边城!而新继位的齐朝皇帝,还是一位出自少林的得道高僧。论武勇,传说他至少在一流之内;论智谋,能与摄政王势力周璇而最终获胜;论仁德,道一句阿弥陀佛;论韬略,嗯,这点暂时还看不出。

大齐迎来这样一位皇帝,对外邦而言自然是大患,对内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说别的,外乱未平,内乱刚定,后宫无长爱慈,凤氏宗嗣凋零,偏偏皇帝还不愿大婚,礼部不由生出了和乡汉们一样的忧虑。

陛下不会还守着清规戒律,不近女色吧。这可万万使不得呀!

于是礼部尚书基本每日必觐见,每见必催婚。

高僧,不,皇帝不胜其烦也。

“陛下,您再看看这幅。这位琅琊王家嫡女,如何?”

“我观这位女施主面色凄白,唇色浅淡,恐怕肺腑有疾,应尽快医治。”

只能庆幸王氏嫡女没听到这句话,否则费尽心思让画师安排的西子拂柳,这一腔心思,和尚他看不懂呀。

礼部尚书急的团团转。

而皇帝,还在看诊。

“我这有一副药方可治肺疾……你怎么了,应法,快扶他坐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