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刻在石头上的诗句 > 207 吹籥(第1页)

207 吹籥(第1页)

207

吹籥

籥(yuè)是古代的管乐器,有吹籥、舞籥二种:吹籥似笛而短小,有三孔;舞籥长而有六孔,可用手执作舞具。《诗经·邶风·简兮》有描写籥舞的诗句,写一个漂亮的舞伎硕人: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朱熹《诗集传》释曰:“简,简易不恭之意。万者,舞之总名。武用干戚,文用羽籥也。……执籥、秉翟(di)者,文舞也。籥如笛而六孔,或曰三孔。翟,雉羽也。……公言锡爵,即《仪礼》燕饮而献工之礼也。”《释文》:“(籥)以竹为之,长三尺,执之以舞。”孔颖达疏:“籥虽吹器,舞时与羽并执,故得舞名。”

以上是指“舞籥”,以乐器入舞是少见的。

本图所刻绘的是“吹籥”。在帷幔之下有三乐伎跽坐于地,并列表演。左一男伎吹籥,籥上饰羽葆,可随着吹出的声响,由空气流动使彩色的羽毛摇摆起来,产生声音与视觉的双重效果。右边的乐伎弹琴,与吹籥配合。中间一个魁梧的人物,只是双手作抃(biàn)。“抃”就是鼓掌,表示欢欣。古人有所谓“抃舞”者,因欢欣而鼓掌舞蹈。嵇康《琴赋》曰:“其康乐者闻之,则欨(xu)愉(和悦)欢释,抃舞踊溢。”但此人并非手舞足蹈地舞动全身,而是坐在那里击手合掌而已。在古代,有称作“籥师”“籥章”的官,见于《周礼·春官》: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龡(吹)籥”,即掌文舞,故教羽籥。籥章“掌土鼓、豳籥”。豳(b)为古国名,同“邠”,在今陕西旬邑县、彬县一带。“豳籥”是古豳人所做的乐器,即截苇作籥的“苇籥”。由此看来,此人可能是“籥师”之类,在乐伎演奏中以鼓掌为节。

下图的人物造型很有特点,用写意手法表现人物,简约而生动。三人之前铺着饰巾,陈列着三只耳杯和一樽美酒,会不会是表示赏酒或敬酒呢。

吹籥

河南南阳新野县后岗出土画像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