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石头上刻古诗图片 > 079 辟除五毒(第1页)

079 辟除五毒(第1页)

079

辟除五毒

长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大自然中许多带毒的虫蛇之类,也会伤害人类。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常常是天暖时开始活跃,天寒时也就冬眠了。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就提醒人们:正月“百卉萌动,蛰虫启户”。“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煖气始盛,虫蠹并兴。”在民间,有端午节除“五毒”、做“艾虎”、喝“雄黄酒”等习俗,实际上也是提醒人们防害虫,避瘟疫,除邪气。这些习俗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节日的亮点。

清代顾禄《清嘉录·五毒符》说:

尼庵剪五色彩笺,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

案:《青齐风俗记》:“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虺蛇、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之,刊布家户,以禳虫毒。”吴俗,则在端五。蔡铁翁《吴歈》注云:“五毒: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也。”吴曼云《江乡词》小序亦云:“杭俗,午日扇上画蛇、虎之属,数必以五,小儿用之。”

“五毒”的具体名目各地不一,举凡有毒之虫、伤害于人者,但“数必以五”。其中以蛇为大,称为“大虫”。据《清嘉录·蛇王生日》,在端午之前还有祭“蛇王”的:

(四月)十二日为蛇王生日。进香者骈集于娄门内之庙,焚香乞符。归粘户牖,能远毒蛇。人又以是日雨,主坏麦,谓巳日属蛇。麦收忌雨,有此说也。蔡云《吴歈》云:“日交蛇位麦登场,日纪蛇生验雨旸。更怪妖氛干正气,丛祠香火拜蛇王。”

案:钱希言《狯园》:“蛇王庙,在娄门外,葑门捕蛙者祭献其中。庙旋废,不知何年重建于娄门内,祭赛者不独捕蛙船矣。”钱思元《吴门补乘》:“蛇王庙,在娄门内,负城临水,杰阁巍然,与毗陵舣舟亭相似。前殿塑蛇将军,特假蛇耳。或相传蛇王为方正学,正堪喷饭。”

方正学即明代的方孝孺,浙江海宁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他是文学家宋濂的弟子,明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出兵攻陷京师(南京)后,他因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而被杀,凡灭十族(九族及其学生),死者达870余人。这是非常残酷的,全国为之震动。至于怎样与“蛇王”结合起来,不得而知,或许是一种婉转地祭奠他的方式。

在古代,蛇害比较严重。《说文解字》解释说:“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人被蛇咬与否成了相互问安的内容,由此可见一斑。古代文献中记载大蛇为害和勇士斩蛇的故事也很多。

除毒害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左石室第五石第三层)。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左石室第五石的第三层,刻画两个勇士正在救一个被大蛇缠住的人。那人惊恐万状,两勇士分列两边,一个手举斧头,一个手持铁锤,正在向大蛇打去。大蛇也不示弱,已将头对准了持锤的勇士,勇士也很紧张,连头发都竖起来了。此图右上角有榜而没有刻字,不知是否另有所指。左上角有一个较小的悬空的羽人,一手指向前方,也就是大蛇缠人画面上边的一些毒虫。我们之所以判断是“辟除五毒”,也正是根据大蛇及其上方的那些毒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