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我们家的三十年结局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宋师傅家,师娘在做饭,师娘的三个孩子围在小圆桌边,看到母亲进来,都好奇的盯着看。

母亲喊了声:“师傅,师娘。”

宋师傅高兴的大着嗓门说:“春生,我说的没错吧,你看看这女子多好。”

师娘也转过头上下打量母亲:“呦,真的是不错,难怪刚来就有那么多人在追着看。也真是我们春生的福气。”

父亲悄悄给师傅说了出门碰见复转军人的事,颇有些得意。师傅爽朗的哈哈大笑:“你看,我说的没错吧,你如果不听我的,晚去几秒钟,我敢说,人就被老陕领走了。”

晚饭是玉米面疙瘩,一些大白菜叶子。端上饭桌的疙瘩汤和玉米面发糕,还有一碟发黑的咸菜,母亲看的有些发愣,不知道这样的饭怎么吃。

几个孩子吃的开心,喝的疙瘩汤吸溜吸溜的。三个孩子中,两个大点的是男孩子,最小的是女孩子。男孩子的棉袄已经看不出颜色,袖口被鼻涕磨的发亮,拿着发糕的小手裂着口子,还丝丝的渗着血丝。热气腾腾的疙瘩汤,让房屋多了热气,也让两个男孩子的鼻子里的鼻涕流出来又吸回去。

母亲是吃白米饭和白面条长大的,即便是最难过的自然灾害那三年,母亲家的所有人也没有挨饿,最大的原因是外婆一家都是供应粮,外婆本身又是食堂的经理,所以吃饭基本没有问题。

而父亲不一样,自然灾害的三年里,爷爷奶奶饿死,大弟弟偷了公社粮仓里的几根苞米,活活被打死。四岁的小妹妹和七岁的弟弟被送去了公社孤儿院,大妹妹12岁,可以干点农活,被戴家人领取作了童养媳。所以对父亲来讲,有吃的,能吃饱饭就是幸福。

母亲的嫌弃让父亲很不开心,他对母亲说:“快点吃,吃完帮师娘收拾,能有饭吃就不错了,别挑三拣四。”

母亲的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出来,又一次证明父亲说的那个词:娇气。

宋师傅敲打父亲的碗:“怎么说话呢,四妹刚来肯定不适应,她家条件好,能嫁给你,知足吧。”

“春生,对女孩子说话要温和点,人家大老远跑来又不是来受气的。你再这样气跑了四妹,外面可是太多的人等着呢。”师娘也有些不满父亲的霸道。

当天晚上,母亲睡在师娘的床上,脚边是那个最小的女孩,两个男娃在师娘的脚边睡得说梦话。

母亲又一次后悔,她想回家,想外婆,后悔没听外婆的话。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大山里,满眼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虽然是春季,但还是冬天的样子,冻的人手都不敢放外面。唯一的好处就是屋子里有火炉,从外面进到屋子里就是一片温暖。

母亲悄悄落泪,仔细盘算了一下口袋里不足的十元钱。要回家,买火车票要36元,这相差二十多块那里去找。母亲决定明天早上去找小罗,让她还钱。

“行了,四妹,别哭了,刚来的时候都这样。我刚来的时候和你一样大,不同的是我是跟宋师傅在老家成的亲,之后来的新疆。宋师傅是真正的复转军人,是跨过鸭绿江的军人,当时还是小排长,我也认命了,你宋师傅人好,勤快,对我们也好,尤其对我,你看这个家都是我做主。你呀,以后和春生结婚了,也要主动掌握家里的大权,不能任由他欺负你,我看你性子柔,他会欺负你。”师娘劝慰着哭鼻子的母亲。

“你看啊,春生还是不错,年轻,模样也俊,四川男人能长到一米七的有几个,人家最好的地方是没有了父母,你这个性子如果有婆婆会被欺负死的。你看没有婆婆多好,你只管过自己的日子。春生除了脾气有点怪,其他没毛病,团员,家里三代贫农,还读了几年书,有文化,字也写的好看。别想那么多,日子过着过着就好了。”

“师娘,这里顿顿都是玉米面吗?”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的问。

“是啊,基本都是,供应粮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玉米,只有那么一点点白面,蒸了馒头就做不成面条,没法吃,只能攒多了再吃。”

“那大米呢?”母亲从上了火车就没见过米饭,更没见过小罗说的大米饭红烧肉。

“更少了,偶尔的一点点,只能熬个稀饭,还是给生病的时候预留的。”

师娘个子大,嗓门也大,干起活来风风火火,但也粗心。

母亲到师娘家结婚

在母亲的老家龙凤镇有一个不成文的多年沿袭下来的陋习,出去的姑娘,只要踏出龙凤镇,不管你在外面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返回龙凤镇的时候,如果还没有成家,单身返回的女子,会遭人诟病。以前你再怎么好,此时也是被人看不起。母亲太清楚自己的处境了,但她还是想回家,哪怕一辈子在家当老姑娘陪着外婆,她都愿意。

母亲说:“不是他不好,是我们之间性格差别太大。而且我不想在新疆,这里太苦了,每天都是玉米面,吃的胃酸想吐。”

“就你娇气,小姐身子丫鬟命。整个新疆都是这样的,你去哪都是吃玉米面。你以为还和在你家似的,每天可以吃米饭和面条呀。到了这里就认命吧,总之,你还是比我命好,真不知道老乔为啥不同意给你介绍黑老三。”小罗说着说着有点来气。

“你要真的给我介绍黑老三,我就是走路也要走回去。”母亲也不开心了。

“看看,说实话了吧,还是觉得人家春生不错吧。行了,谁的日子都是过出来的,找个这么好的对象还不知足,你回龙凤镇,还有人敢娶你吗?不是说你们都要领结婚证了吗,你这还闹腾啥。反正现在给你还不了钱,等我和老乔结婚以后,我有了工作才能还你。”

母亲没要上钱,心里也在反复想着小罗的话。的确,她说的没错,单独把父亲拿出来看,条件相当不错,即使放到龙凤镇或县城里,父亲都是拿得出手的。脾气吗,谁都有,适应了就好。外公也是脾气不好,外婆不是也让了一辈子。再说,父亲怎么说也是识文断字之人,还有宋师傅那样通情达理的师傅,又能错到那里去呢。

外婆在母亲临走的时候对母亲说:“四女子,去了新疆不适应就回来,千万别在外面自己吃苦。到了那边,找对象的条件,一定要出生好,有技术,最好是没有父母的,你的性子柔,怕有婆婆的,你受欺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