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我们家的三十年方亭苑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父亲该怎么办?在家听天由命?母亲想了好几天,终于下定决心,让父亲回四川老家,先去成都大姨妈家,再去遂宁龙凤镇外婆家。死马当活马医吧,反正也是最后一拼。

母亲对家乡的乡野中医特有好感,曾经的她长了很大的一个疮,西医都不敢做手术,是乡野郎中给的草药摸上去,奇迹般的治好了。而且大姨夫家本来就是祖传的乡野郎中,大姨夫自己也懂些小伎俩。

就在这个阶段,小姑姑也跟着凑热闹了。

记得是六月吧,刚洗了的就改了身份。

在农场修大渠的时候,小姑屁股后面有几个追求者,但小姑为了当工人,都拒绝了。她还去过小叔家玩,被一个铁道兵看上了,小叔也说那个小爱伙子不错。可小姑后来知道人家是农村娃,复员后要回农村,说啥也不干了。

小姑已经22岁过了,没对象没结婚,她自己着急的哭。

母亲托人给她介绍对象,没想到介绍人找了这个大个子知青。最开始母亲是没看上,不愿意的,可回到家的小姑一眼就相中了。

母亲河父亲劝了多次,说那个小伙子性格不好,而且家庭也不太好。母亲私下打听过,这个知青也是苦孩子,他母亲再嫁给三婚的尼老怪,对他非常不好,经常不给饭吃,十四岁就跑出去工作了。母亲怕小姑受婆婆的气,所以一直反对。

小姑对自己认准的事情是十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她甚至在农场请了长假留在家里谈恋爱。

父亲不赞同她的做法,催了多次,让她回去上班。后来父亲病了,母亲忙于照顾父亲,小姑彻底解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了。

这期间,小姑跟着小姑父去见了婆婆。正如母亲所说的,婆婆大人看不上小姑,没有给见面礼。还是小姑父看不下去,去商店买了二十块钱的糖让小姑带回来,还说是他母亲给的钱买的糖。小姑在婆婆家做了不超过十分钟,婆婆没给倒茶水,也没留下吃饭。

小姑父最开始不喜欢小姑,他有点嫌弃小姑胖,他希望能个苗条的知青。见面死马当活马医

母亲忙着去医院照顾父亲,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管我们,后来又忙着带父亲去城市大医院复诊,至于小姑的婚事,由她去吧。

国庆节快到了,父亲的状态也越发不好。母亲最后决定,让父亲赶紧回四川。父亲还执意要等着小姑结完婚再走。父亲说:“春芬国庆节结婚,就是包场电影,大家热闹热闹,第二天我就走,好不好。”

“你呀,死了都要操你家弟弟妹妹的心,你就等吧。”母亲拗不过父亲,只能同意。

小姑的被子褥子还是母亲连夜通宵给赶了出来。第二天大清早就让小姑父来抱去了新房。电影是下午三点半,包场是50元,然后装上瓜子花生和糖,电影开始前,两个人加主婚人在舞台上讲一下某某结婚,今天电影包场,大家免费看,然后给前排的观众发糖瓜子花生。最后是一把一把糖的洒向观众席。

我们都没有去看电影。母亲在家给父亲准备明天要走的行李。弟弟扭着母亲要吃喜糖,母亲无奈从柜子里拿出了几块饼干,算是打发了弟弟。

第二天早上,母亲去焦厂找好了便车,回来喊父亲。邻居薛琴阿姨和所有邻居阿姨叔叔都聚在我家门口送父亲。

下面那排房子的阿姨看着父亲就哭:“王师傅,好好治病啊,别惦记家里,家里有我们帮衬着,别担心。”

这个阿姨一哭,其他的阿姨都跟着哭了起来,大家都以为父亲这一走可能就是永别。

薛琴阿姨这时候发现人群里没有小姑,立刻对索索说:“你去春芬家,去把她喊起来,送送她哥,这要去治病了,她怎么还好意思睡觉?”

“索索,别去了。薛琴,算了,别喊了,她早知道她哥今天走,如果不是等她的婚礼,她哥现在估计都到成都了。”母亲劝住了索索和薛琴阿姨。

“没那个心啊,真的是白眼狼啊,你家这个小姑子呀,真不是个东西。”邻居阿姨也对小姑还在酣睡非常生气。

其实,父亲等根本没必要,第一他不是主婚人,不需要出现在电影院,第二,人家回到新房,又不拜天地也不拜高堂,父亲连小姑的新房都没进去看过。父亲留下等的意义几乎为零,我们一家人甚至没有吃上一颗喜糖、瓜子和花生。

父亲跟着焦炭车去了总厂,再乘坐班车去了乌鲁木齐,到了火车站,买了火车票。那时候要先到兰州,然后倒车才能到成都。

母亲是把家里仅存的九百元给了父亲,父亲走了之后,母亲发现,父亲放在枕头下面五百。

那时父亲母亲花了八年的时间攒下的所有家当。

父亲到了成都就写了信回来,母亲接到信哭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报平安,到成都大姨妈家了。大姨妈很好,接到父亲要去的消息,就提前准备了父亲住的地方,还准备带着父亲去省医院和华西医院看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