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我们家的三十年的第二部幸福人家一方庭苑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母亲把弟弟塞进父亲怀里:“孩子都给你,你不是特别能吗,自己带,我一个人走。”

父亲接过弟弟,却堵在门口:“你不能走,孩子那么小,怎么能没妈,等孩子都大了,你想去哪就去哪,我绝不拦你。”

“你放屁,我给你王家带大孩子,我再离开这个家,你太会算账了吧?”母亲气的说出了脏话。

“所以,你得一辈子在这个家里,孩子们离不开你。”

“那我带孩子们走,你一个人过,和你弟弟妹妹过,我对你家的烂七八糟的事情烦死了。”母亲又抢过父亲怀里的弟弟。

父亲赶紧喊出来我和姐姐:“赶紧求妈妈不要走,她不要你们了。求她留在家里。”

我和姐姐哪知道父亲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一听母亲不要我们,直接上前,一人抱住一条腿,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不要走。”

父亲一点不诚恳的的道歉和我们姐妹的抱大腿行动,成功的留住了母亲。

当天晚上,父亲亲自擀面条,母亲做了炸酱,好吃的炸酱面吃的所有人喜笑颜开。原来好吃的食物能让人快乐。

从父亲和母亲打架那天开始,到吃炸酱面已经七天了,家里只要父亲或母亲不高兴,我和姐姐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给自己招来意外的训斥。

母亲终于笑了,父亲也有了笑脸,这个家又回到曾经的样子,我和姐姐的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最欣慰的是小姑姑突然懂事了,也不抢姐姐的东西了,偶尔还会好言好语的和我说两句话。父亲母亲生气的那几天,家里的饭都是她做的,虽然很难吃,但没人提意见。

小姑上班

小姑带着弟弟也比之前用心了很多。

1976年快要入冬的时候,单位最后一批下乡知青。小姑本来还是不愿意去,哭着说:“是去种地,和之前在杨家村一样,还不如不来新疆呢。我就要留在煤矿当工人,我不去当农民。”

父亲耐心地解释:“你去和当地的农民不一样,工作几年就能调回来,是去农场工作,算农场的正式职工,哥哥不骗你。这是最后一批,你再不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哥知道你想留在矿上,可矿上没那么容易留下,你看看多少职工的子女都去了农场当知青,你为啥就不明白呢。”

母亲也劝小姑:“你看呀,春芬,你都这么大了,马上二十岁了。再不出去工作上班,怎么找对象呀。再说,去了农场认识的人也多,没几年大家一起返城,你不也就跟着回来了吗,再或者,找个在这里的对象,一样能调回来呀。但是,如果没有工作,怎么找对象啊,现在的小伙子谁也不愿意找个没工作的吧。不管去哪,只要是有班上就先去,其他问题慢慢的都能解决。”

母亲的对象论算是讲到小姑的心坎上了,毕竟已经是那么大的姑娘了,经常莫名其妙的在家生闷气,躺床上不吃饭,不知道啥愿意。后来才知道,小姑喜欢人家徐腊生,可徐腊生是矿上的子女,又是家里的独生子,人家的工作很好,但单位当电工,还是父亲的小徒弟。

小姑总算点头答应了。

父亲找单位木工房的师傅,请人家下班来家里做了一口木箱子,专门给小姑做的。每天的晚上都是母亲回来做炒菜,那个葱花炒蛋成了标配,是下酒菜,配上花生米,木工师傅吃美了喝美了,连续四天加班到一两点,终于一个漂亮的绿箱子做好了。

小姑去的地方全是知青,女孩子没几个,所以,本来就长着两个深酒窝的小姑成了香饽饽。小姑他们的工作是挖大渠,全是人工操作,唯一的机械是手扶拖拉机。小姑去了一个月之后,坐在拖拉机上拍了照片寄回来,看上去笑容满面,意气昂扬的样子。

1976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大人们哭得伤心欲绝,我们这些孩子还在傻乎乎的玩耍。

也是这年,我上学了。

这是我烧掉的红毛线

虽然小姑走了,家里吃晚饭的时间晚了,但我和姐姐却无比开心。

我和姐姐爱在房头和小伙伴玩泥巴,玩的累了,饿了,就跑回家找吃的。家里更多的时候是小姑在家,她只要看到我们玩泥巴回来,必做两件事,第一,不让我们洗手,第二,让我们靠墙边罚站。至于我们想吃的东西,那时候也只有一多半玉米面一小半白面混合的馒头,就这,在小姑的严格管理下,我们吃绝对吃不上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