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家中有喜事暂停营业句子 > 33 长安来人(第1页)

33 长安来人(第1页)

村正的长子和次子经常帮他处理村里大小事,经历的事多了,到了城里只有一点胆怯。有人问鱼怎么卖,他们开口回一句,接下来再同人打交道就不觉着难为情。

村正长子和次子胡扯塘中水浅泥多,先抓几百斤条鱼卖掉换钱修池塘。城里人很少去乡间门,又见鱼身上确实有泥水,跟刚从池塘里捞上来似的,便信以为真。

鱼很是新鲜,虽然个头小了点,但四文钱一条随便挑啊。村正儿子又教他们晒鱼干做糟鱼,可以留着冬天菜少菜贵的时候吃,手里有钱的人都买四五条。

走路进城的村民到城里,鱼都快卖完了。村正俩儿子挪挪地方到居民坊门口,两车鱼卖的一干一净。

要搁长安不能去居民坊卖鱼,只能去东西市。然而安阳小县规矩少,只要不去县衙门口兜售,没人过问此事。

趁热打铁!

驴车回家兄弟一人又拉两车去酒肆茶馆门口卖。

找喜儿买变蛋的赵掌柜的家具铺离酒肆不远,他出来看到村正的儿子瞬间门就认出他是清河村人。趁着没人的时候,掌柜的问:“你们村有池塘啊?”

村正长子嘿嘿傻笑。

掌柜的:“鱼哪来的?”

“稻田里养的。”村正长子觉着他跟钟子孟有点交情,推出钟子孟他一准不会拆穿他,“还是子孟叔教我们养的。”

掌柜的摇头:“休要骗我。他会养鱼的话,我在这里这么多年今年头回听说稻田养鱼?”

村正长子老实坦白:“他小舅子沈一郎的主意。”

“这就对了。沈一郎瞧着可不是寻常人。”

村正长子以前真以为沈一郎就是个在长安讨生活的可怜人。这些日子一郎放下拐杖能站直了,村正长子没少跟他爹分析,沈一郎绝不是生意人。生意人装也装不出他那份淡然。

闻言,村正长子像遇到知音,连连点头。

掌柜的挑一挑鲤鱼:“胖乎乎的,挺肥啊。”

村正长子:“不瞒您说,我们也没想到。有为他爹,我子孟叔说鱼天天吃稻花的缘故。还说田里的鱼没有土腥味,比河里抓的好吃多了。”

酒肆掌柜的见门口有熟人就从屋里出来,问家具铺赵掌柜:“买鱼?”

“你得买几条。”赵掌柜指着鱼,“稻田里养的,吃稻花长大的,没有土腥味。你看看这鱼,一条鲤鱼四文钱。你收拾一下上锅清蒸卖十文一条都有的赚。”

掌柜的:“真的假的?做鱼脍呢?”

赵掌柜:“河里的鱼可以这鱼就可以。田里总比河里干净。河里洗澡洗菜洗衣服,田里有什么?”

田里只有干干净净清清翠翠的稻谷。

酒肆掌柜的买两条交给伙计,叫厨子立刻收拾。厨子收拾鱼的时候烧火小子烧火。厨子收拾好鱼,锅里冒白烟,正好把鱼放在热腾腾的笼屉上蒸。

酒肆掌柜的是个老饕,每日清晨在酒肆门外等最新鲜的山货。山珍他吃够了,偏偏这里不靠海也没有江,以至于馋水产的时候只能去汉阴郡碰碰运气。

约莫一盏茶左右,清蒸鱼端出来,虽然稻田鱼没有赵掌柜说得那么美味,但快赶上山泉冷水鱼了。山上的鱼不易抓,一条一斤左右的也得十文钱。掌柜的算算自家客人,又要十条。

路人见状很是好奇,走近一听一条才四文钱,还可以随便挑,跟捡到便宜似的也要几条。

家具铺赵掌柜一见要卖完,赶紧要四条,两条给木匠加餐,两条送回家。以前掌柜的不会如此大度,如今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这条路还指望清河村村民,他此举能笼络匠人的心,自己有的吃,传到沈一郎耳朵里沈一郎心情舒畅,简直一举三得。

赵掌柜不禁暗暗夸自己聪慧。

家具铺左右邻居见只想着赚钱不想花钱的赵掌柜一次买四条,也以为稻田鱼很美味,一家买两三条。午时两刻左右,从酒肆里飘出香味,村正的俩儿子忙了大半日饿的饥肠辘辘,两车鱼才卖完。

看起来很慢,其实很快。

兄弟一人载着乡亲们到家,村正不敢信:“又卖完了?”

村正儿子点头:“咱家大鱼别卖了。放水坑里留着慢慢卖给酒肆的人。”

村正在钟家门外树底下。村正次子就把驴车赶到这边。钟子孟闻言:“只有你有心计?前村的人不知道留着鱼卖给酒肆?钱到手才是自己的钱。”

村正次子尴尬地笑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