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中州录百度 > 第119章(第1页)

第119章(第1页)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完颜宁怔了一怔,瞬间知晓了此扇主人,心中一阵痛楚,只听纨纨迟疑地低道:“这是……母亲的?”完颜宁怕她伤心生母,并未直接回答,柔声道:“你认得么?”纨纨蹙眉道:“我依稀记得,家中只有母亲用素面团扇,宫里每回赏新扇,她都把描花绣彩的送给婶婶和我娘,自己只用旧的……不过,这把扇子黄成这样,看起来至少有二三十年,不知道是不是母亲的。”完颜宁放下纨扇,委婉道:“咱们再看看其他的。”

二人再一翻,只见下头叠着许多书信,信封上皆空白无字,完颜宁心中一紧,虽深信姨父绝不会谋反,却也担心其中或有怨悖之言,她与纨纨对视一眼,轻轻拈起一封取出里面书信,谁知取出的仍是一只信封,这回封套上倒明明白白写着“邳州刺史仆散君安贞亲启”,字迹端雅,似是女子手笔。

完颜宁小心翼翼地取出信纸,展开一看,仍是信封上端雅的字迹,写道:“妾顿首。顷接手示,喜不自胜,幸各事安适,足告雅怀。妾轩窗念切,殊深驰系,思兹际炎暑,望君善自珍摄。尝闻邳州寄奴守郡,黄石授书,今君牧之,得抚览陈迹,追慕先贤,妾亦随君神往,何惠幸之欣哉……”情意深切,读来如沐春风。她心中了然,只觉唏嘘,不忍再看,轻轻放在案上,再拈了一封,取出一看,仍是那端凝雅重的翰迹,写道:“……睽违已久,拳盼殊殷,得书之喜,如晤君颜。阖府无恙,请释悬念。宁寿弟摽梅娶妇,幸结良缘;九华儿勤书勉箭,酷肖家君。弘毅儿沉静早慧,堪慰妾怀,唯景行儿啼父如旧,梦中常自唤君,岂感通妾意欤……”信中情致越缠绵,多年后读来就越令人难过,完颜宁红了眼圈,轻轻放了回去,又取一封来看,只见写道:“……三载离情,梦萦魂绕,屡奉鸿雁,心托白云。涿乡已近,蓬山非远,翘首南顾,望亲君泽……纸短情长,不尽依依。另,小妹琼章问君康健,又及。”

作者有话要说:

欣赏一下这节里面的几首诗词吧^^

-

《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

南北朝曹景宗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这首诗实在太契合大昌原之战前后金国的情况了!

当时金国畏蒙如虎,朝廷上下一听说蒙军来了就哭,全国军民都不抱战胜的希望,然而大昌原之战改变了这一局面,《金史》中说“盖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而且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三军之士踊跃思战”,所以出发前儿女悲泣,凯旋时歌鼓欢腾,和本诗一模一样^^至于霍去病的比喻,也是本文反复出现的梗,之前元好问在丰乐楼里开玩笑时比过,后文里完颜宁还会再比一次。

-

《望海潮·上兰州守》

金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这首词水平非常高,丝毫不输元好问。这里选取它主要是因为词中一句“定远西还”^^陈和尚被封定远大将军,所以完颜宁碰瓷了定远侯班超的梗来赞美心上人。同时,班超是投笔从戎的,也契合陈和尚文武双全的特征。

-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

金元好问

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

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

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这首诗在最早的楔子遗山山人里就出现过,九娘(流风)提起过完颜宁最喜爱这首诗。本诗是高中语文阅读赏析材料,试卷注释里说“正大五年戊子(1228)作者三十九岁,金将领元颜彝在大昌原击败蒙古军。作《张主簿草堂赋大雨》,表现了作者对南阳山山水水的热爱。南阳的佳山秀水、自然风光得到了生动地表现。这些景观,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也反映了作者对金击败蒙古军的喜悦。”所以妥妥入选啦^^

再说句题外话,诗中“万里风云开伟观”这句,晚清名臣张之洞用“千家山郭静朝晖”配了一副对联并亲自书写,这副对联后来挂在了钱钟书先生的客厅里^^

第49章相期晚岁(三)秋扇

“吧嗒”一声,完颜宁眼中泪珠夺眶而出,掉在信纸上,洇出一痕水渍,她怕损染墨迹,忙忍着泪用手帕轻轻印干,回身一看,却见纨纨跌坐在地上脸色惨白,身周全是拆开的书信,忙上前将她扶起,搂着她柔声道:“好纨纨,你瞧,你爹爹确是清清白白,这里头哪有什么罪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