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朱雄英 > 第55章 我也不想喝的可是它叫快乐水哎(第2页)

第55章 我也不想喝的可是它叫快乐水哎(第2页)

“快跑啊,要炸膛啦!”

说着朱雄英面色惊恐,一把抓起朱允炆和朱允熥,跑出两步又拽上朱桂,狂奔而出。

至于郑和早已有所准备,等众人跑出小院儿之后几秒,小院儿内那烧制玻璃的锻造炉发出轰一声闷响,几块儿半赤红半黑乎乎的丑陋玩意儿被炸裂出来,不仅完全没有烧制成纯色的玻璃,反而褐色发亮,夹杂着一坨坨黑乎乎的东西。

冷凝之后,也就成了翔色。

院墙外,几个孩童脑袋犹如葫芦瓢,依次排列冒出。

朱雄英脑袋只露出上半个,黑亮眼眸扫了扫,确定那锻造炉已经不再炸裂后,还是有些不放心,看向郑和:“郑和,你去看看炉子,别急着浇水,容易冷炸,用铁棍将炉子中的煤炭掏出来,先把火温降下,再把炉子里的石灰石弄散开。”

郑和站起身来点点头,他深吸了一口气,迈出一步,回头抿着嘴,似是交代后事一般对朱雄英道:“小主,若是郑和去了,还劳烦小主照顾我姐弟亲人……”

说着咬了咬牙,一脸悲壮地走向锻造炉。

朱雄英大怒:“你这厮……”

“哎,不能这样插进去!”

“会射出来的!”

话音未落,那锻造炉又是砰地一声,吓得众人一个哆嗦,好在之后再也没有炸膛。

等到郑和收拾停当之后,朱雄英皱着眉,捏着下巴来回踱步:“奇了怪了,这玻璃烧制的步骤,我基本上是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来的,用料也没有偏差,怎么会炸膛呢?”

代王朱桂也好读书,对奇淫巧技有些兴趣,说道:“哥,是不是因为你漏了什么方法?宋时的《营造法式·窑作制度》记载有烧制琉璃之法,我在文渊阁中见过此书,我去将它取来……”

“十三叔,不对。”

“那宋时锻造烧制玻璃,用的是木炭,如今我等用的是煤炭,温度不同,火候不同,锻造手法自然没有太多借鉴意义,一定是哪里不对……”

代王朱桂眼睛一亮,说道:“我想起来了,鲁王朱檀之前府上多有道人,擅炼金石丹药,他也曾说过这烧制琉璃之法,兴许他知道。”

“切。”

朱雄英背负双手摇了摇头,很是无语道:“并非我瞧不起十叔,他斗大的字儿不识一升,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儿,若说他能炼制玻璃,我是真不信。”

“哎,不过也并非没有收获!”

朱雄英捡起本来用作吹火的吹火筒,拍打一番,叫来郑和道:“郑和,你收拾一番,将此物拿去前朝,交给我爹,就说此物名为喊话筒,用来朝堂之上喊话唱名,可以散播声音,使得声音传播更远更大声,着御用监多多制造,再谴人去民间推广。”

这也算是种瓜得豆了。

虽说没能发明出来透明玻璃,但好歹发明了喊话筒不是?

“不然再考虑考虑电池和电报?”

朱雄英摸着下巴,其实原始的电池倒是不难制作,可是电线难得。

如今这个时代,大明也很稀缺贵重金属。

“御用监倒是有些不错的匠人,应天也有很多匠户能帮忙搞,只是大批量制作电池,非得培训出一批工科种子做帮手才行,我大明倒是有些勉强能用的这类人才,可是这帮人,我信不过……”

说来有些无语,大明如今许多理工科人才,以色目人后裔占大多数。

要么就是擅长炼丹的道士,不过道士们心思多没放在搞科技创造发明,而在炼制长顺不死的仙丹,西汉时,刘安就搞了一堆道士鼓捣出《淮南子》,在炼制仙丹的时候捎带着发明了豆腐。

让道士搞科研,他们免不了会把方向放在长顺不老上……

至于火药,豆腐这类,都是研究长顺不死药中捎带着的附加产品。

这其实跟华夏传统文化有关。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道法自然,佛法自渡,更多的讲究自我感悟,自我启发,在某些需要动手的地方,缺乏逻辑思维,全靠自己悟性,发散思维往仙丹妙药上想。

简单点来说,师傅领进门,传授给你,很多时候不喜欢把话讲的那么明白,那么细致。

譬如这造电池,如果自己找个道士来教,这道士为了让自己不失业,教徒弟便说话高深莫测,留一手,让徒弟自己“感悟”,让徒弟利用自己的悟性去摸索。

反倒是西方人,师傅传授手艺给徒弟,比较纯粹和直接,步骤讲解更清晰,“逻辑”更加通顺。

“太学里,得专门开一科,教几个懂点物理学知识的,可靠的工科种子做电池,还需要专业的军户,类似前世的通讯营,帮忙铺设电话线……制作听话筒也需要懂点物理知识,还要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匠人,纯手工打造的话,须得十分细心才行……”

“如今我大明皇家银行在各地军驿开张,再等个三五年,银行业务深入民间后,电话就十分紧俏了,既能军用,又可民用,还能赚钱,太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