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回到明朝当藩王修仙 > 第72章 太子殿下亲临(第2页)

第72章 太子殿下亲临(第2页)

“我汉人有个大儒说过一句话,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虽十世可矣!”

“大唐的安西都护府碎叶城虽然陷落了,但是迟早有一天,我大明的安西宣慰司要设立起来,我们大明的碎叶城会新建起来!”

“前元终百年,未能将察合台汗国打下,他们蒙古人做不到的,我们汉人来打!”

“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将心中的碎叶城光复。”

“允熥呀,大哥再给你讲个故事,讲的是唐朝安西郡王郭昕孤守大唐安西都护府五十载的故事,日后这个故事,你也要传给我们的子子孙孙,直到我华夏重复汉唐旧土的那天,好嘛?”

“好!”

……

今日是大朝会。

诸臣跟随着李善长,李文忠,分别排列在大殿前。

和以往的上朝不同之处在于,但凡是大朝会,都要升国旗唱国歌。

而且每个大明朝臣家中,都需要悬挂大明五爪红龙旗。

待到唱国歌,升国旗事毕,诸朝臣进入了奉天殿。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太子朱标则坐在他旁边,各部朝臣,开始汇报军情大事。

兵部侍郎上前奏报道:

“启禀圣上,岷州卫指挥马烨奏报,陕甘等地,私通撒马尔罕与察合台汗国,不服我中华管教,不与汉民通婚纳俗,且有当地回商勾结吐蕃佛头,意图劫掠我大明皇家银行存储金银,此事事关重大,军情司已派人查明,那回部商人,乃是撒马尔罕新汗派来的谍子,其人勾结察合台汗国,谋我西域,因见大明银钱犀利,故而使银钱蛊惑吐蕃佛头,说是岷州卫私铸的假钱,骗吐蕃佛头来攻。”

朱元璋闻言面无表情。

朱标皱了皱眉,他将朝服大袖摆了摆,问道:“这回部商人谍子,可有抓到?”

那兵部侍郎道:“启禀太子殿下,军情司探明,那回部商人已藏匿入陕西回部聚集堡砦,因陕南各地多砦子,仓促之间,未能察晰。”

朱标看了朱元璋一眼,沉声道:“如今西疆的回部,除了突厥部,就属回鹘畏兀儿人,撒马尔罕,沙阿等地色目人后裔最多。”

“愿改信佛道,习我华夏习俗的,皆已内迁,以‘撒里畏兀儿’自居,各部称其为‘黄头回鹘’,这‘黄番’与察合台,撒马尔罕等地的色目人,虽同宗同源,实则在信教上势同水火,按理来说,不应该收留外部回商谍子,军情司,可有查明原因!?”

经历过元朝多民族聚集,多民族杂居之后,如今的大明,正好处于一个民族融合,民族汇聚的时代。

回族的形成,除了蒙古人西征,从中亚西亚和欧洲带回大量色目工匠外,有很大一部分跟突厥人,回鹘畏兀儿人有关。

当年蒙古大汗合赞汗命令帐下所有蒙古人和国内民众信天方教,但是突厥人,回鹘畏兀儿人信奉萨满,拜火教习俗已有上千年之久。

而且回鹘人,历史上极为崇信佛教,唐僧玄奘西行,一路上西域三十六国全都是佛国,对他顶礼膜拜。

到了大石牙林建立西辽,也是以佛教为正统,故而佛教习俗,萨满教习俗在当地根深蒂固,有很多老百姓不愿意放弃,即便到了如今,萨满教习俗仍旧对西域民众影响颇深。

于是,这部分不愿意放弃萨满习俗,佛教习俗的突厥人,回鹘畏兀儿人,便内迁甘肃陕西,后世逐渐形成了裕固族。

他们两部回民,因为信仰问题,自己都打的不可开交。

彼此之间,不说血海深仇,只能说罪孽滔天,屡次对同胞搞屠杀。

故而朱标听说,陕甘等地的回部诸民,收留撒马尔罕的回部商人谍子,觉得有些不对。

那兵部侍郎连忙道:“启禀太子殿下,察合台汗国如今内乱不休,国内朝局不稳,他等西番商人来大明十分频繁,名商大贾为躲避察合台内乱,东迁归附者众多,如今长居陕甘的回部商人,比起以前多了将近万人,故而……”

“哦?”

朱标和朱元璋都对视一眼。

说实话,这其实和大明的九边政策也有关。

商人逐利,察合台内战,而大明九边又需要大量军需,做生意很赚钱,所以很多色目回部商人都跑来大明做买卖。

许多人以为,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北元,同宗同族,按道理来说,大明和他们打仗,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实际上,在大明和北元屡次大战的时候,察合台汗国的色目商人来回倒卖物资,大赚特赚。

也没少趁着北元虚弱,攻打北元的草场,劫掠北元蒙古部众。

商人是没有国家概念的。

察合台汗国最巅峰的时候,吞并了窝阔台汗国大部,因为处于丝绸之路重要交通要道,商旅发达,其河中地区,自唐代起就多出名商大贾,盛产宝石,金银,玉石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