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回到明朝当藩王修仙 > 第81章 大明的新阶层寡头(第2页)

第81章 大明的新阶层寡头(第2页)

明军在土木堡的征战,又让大明并不富裕的底子,雪上加霜。

文臣集团,不希望大明再出一个朱瞻基一般能率军出关作战的皇帝,所以在土木堡败亡的某些方面,文官没有少拖后腿……

这些收赋税做买卖的士大夫集团,希望的是一个稳定的可以发展赚钱的和平社会,不需要连年打仗,一打打上百年的大明,他们更怕的是朱祁镇一旦这一场大战赢了,后面勋贵们更加跋扈……

现在的大明也是这般。

大明皇家银行,还有放开贸易限制,不收商业税后,迎来了商业的大发展,商人们以钱养吏,官吏给商人行方便,他们的势力加速活跃,已经超过了朱雄英最初的预期,他们迫切的需要从勋贵,从皇家手里抢夺各种资源和市场,这放在前世,就是资本家和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而如今,勋贵们正在充当垄断寡头的角色。

大明很多买卖,就比如说九边卫所将士们采购棉衣棉鞋,都被勋贵家族的商铺给垄断了。

他们在江淮大量圈地种棉花,再用棉花做成棉衣,棉鞋,卖给大明卫所,又出口海外,这就算了,此刻居然胆大包天,开始搞起了假币……

人的欲望和贪婪是无穷的。

一旦给他们开了个口子,就无法收场。

这也是胡惟庸当年下台的原因之一。

胡惟庸帮助淮西勋贵们抢夺钱粮市场,帮助他们打压浙东党和楚党,为淮西勋贵们捞取利益,让淮西老人们都念着他的好。

洪武十五年,为了大明皇家银行能够顺利推进,为了让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朱元璋对勋贵和文官们做出了许多让步,在大明朝廷获益的同时,这帮人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他们渐渐被巨量的利润迷失了双眼,忘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是怎么对胡惟庸屠刀滚滚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勋贵们靠着天生的权势接近中枢,靠着他们握有九边的军权,在做生意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优势,吃了南方文党们许多份额。

寡头,还是有军权的寡头……

幸亏,曹国公李文忠对大明是完全忠心的,可是这也就触动了其他勋贵们的利益。

朱雄英感觉,皇爷爷朱元璋,在有意的纵容他们,让这淮西勋贵做大,好对他们一网打尽……

就拿盐引来说。

九边的盐引,几乎是被勋贵们手下的商人霸占完了,剩下的一些毛毛雨,才是和文官利益相关的大商人,色目商人来分。

这样会出事……

他们抢夺盐引,抢夺海船贸易份额,看似是从文官商人们手里抢的,实则也是从国家手里抢的,是从大明手里抢过去的。

然而主管大明这些西番贸易的,是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不给他们份额,调查他们走私垄断,他们自然而然会觉得是李文忠在针对他们。

因为李文忠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勋贵们行个方便,可是这样又是在薅大明的羊毛,国家国家,是先有国才有家,他李文忠首先是大明的曹国公,其次才是淮西老人。

而且将那些真正做买卖的南方大富豪们排挤在外,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南方文人做买卖的体量极大,也不缺钱。

你们一帮淮人自己玩,不带着我等发财,不搞事情才有鬼……

所以,这有暗害徐达之嫌的华中,他有可能是勋贵们对于李文忠为大明攥取了太多利益而不爽,准备对他和徐达搞点事情。

徐达实际上是北方抓军事的一把手,李文忠主抓西番和海贸,都有大笔油水可捞,若是他们两个走了,后面还有别的国公可以顶上。

冯胜,傅友德?

朱雄英不敢想,也许并不是他们。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

而文官们乐于见到这样,必定会在背后推波助澜。

甚至于,华中被别人当了枪,自己都不知道。

朱雄英揉着脑袋。

和一群帝国最顶尖的人玩脑子,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还有些文人士大夫,似乎放慢了脚步置身事外了,就比如说自己继母吕氏等人,将兴趣爱好放在了培养朱允炆,但越是这样,朱雄英的危机感越深,这也是他这次要来北方的缘故,朱允炆越是符合文官们的眼缘,自己就越危险。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咱养生是能健体,但是挡不住暗箭伤人啊。

而因为马皇后身体不佳的缘故,皇爷爷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应该在任期内,给朱标解决一些隐患,便开始用诸藩王皇子的手,将之前国内错综复杂的派系融合起来,纵容他们抱团,好一网打尽,这是吸取了陈友谅和韩林儿余孽,没有一网打尽,遗患无穷的前车之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