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好友中,竟只有宁采臣和自己一样还未成家。
苏离悄悄问他:“你和小倩怎么样了?”
宁采臣有些害羞,“小倩在家里照顾母亲,我娘很喜欢她。等得了功名,我就申请外放,去做个小县令,风风光光的娶小倩做娘子。”
他目光憧憬,提到爱人时脸上满是不自觉的温柔。
苏离轻笑,端起温好的黄酒,一杯下肚后,脸上泛起薄红。
他突然觉得,红尘也挺好的,就像这杯中酒,只要沉醉其中,当下就是幸福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亲友终将有化作白骨的一天,只有这天地和清风明月长久永恒。
不知百年之后,自己又在何方?
难得的,一向豁达的苏离生出一点怅然来。
为了准备明年三月的会试,与好友小聚后,苏离就开始闭门谢客复习功课。
虽然已经三年没有碰过四书五经,不过作为应试教育磨炼下过目不忘的学霸,苏离有自己的刷题技巧。
他首先派人搜罗了近二十年的会试真题及每年前十名的考生答卷,研究考点和考试范围。
看完后苏离才发现,每一年由于主考官的不同,出题的风格也有差别,但总体上还是趋于保守。
苏离将每一年的真题都整理好答了一遍,写完后再拿着卷子去请教大伯和祖父。
大伯在户部任职,每年会试考官几乎都是户部的同僚,大伯与其共事多年,对这些人的文章风格和喜好信手拈来,甚至能很清晰的告诉苏离中举考生文章哪一点骚到了对方的痒处,为什么会被录上。
而祖父不愧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政治嗅觉无比灵敏,对文章的分寸和火候堪称是炉火纯青,随口一句指点就让苏离十分受益。
也是这些指点,让苏离意识到,原来科举考试的录取与否,除了文章出色之外,考官喜好、政治嗅觉、当下局势等考场之外的因素也很重要,很多时候甚至会严重影响名次。
例如,去年会试的前三,论文章,其实
“你都在屋里转了二十遍了。”
苏离无奈的放下手中茶水,看向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一样的方言钦,“转的我头都要晕了,坐一会儿好不好。”
宁采臣也在一旁笑,“方哥你这个样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早早的,方言钦就从丞相府将苏离叫了出来。
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正是状元楼,从二楼包厢的窗口就可以看到会试的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