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凑小说

贴凑小说>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 第700章 朱高炽的批评(第1页)

第700章 朱高炽的批评(第1页)

第700章朱高炽的批评

第700章朱高炽的批评

洪熙四年。

七月。

吏部拟出了一批名单,经过内阁的商讨,最后呈交到了朱高炽手里,除了内地的官员升迁与调动外,主要是海外各地的变动。

渤尼都司,吕宋都司等地,因为当地文化落后,充满了部落的模式,而且从古至今比较封闭,所以非常的落后,这些地区不像中西亚地区。

所以明军在当地的驻扎,战争规模很低,应该算成治安战,因此没有施行都督制,最高军事长官为总兵,渤尼都司有三位总兵。

军事上的安排主要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文官的选拔以委派巡抚为主,最高为经略。

渤尼经略负责大方向,各地的巡抚负责地方治理,吕宋都司也是如此,如今加上绝岛都司,绝岛都司随着今年来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朝廷的重视。

然后是北天竺五省。

因为北天竺部分地区并不稳定,所以仍然施行总督与都督制,以军事为重,包括对底里人的拉拢和打压,当初投靠大明的马哈木,随着势力的膨胀开始了抵抗大明。

经过任礼的打击,此人已经死了,当下底里人威望最高的是额尔德尼,比较起马哈木,此人非常的识趣,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态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

“随着我大明疆土的增加,对于边地和海外的治理仍然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常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朱高炽感叹道。

虽然没有打过大的败仗,甚至多有胜利,可最后明军还是撤离了交趾。

朱高炽翻阅了名单,看了一些官员的简历,基本上都是符合章程,任期内的考核评价多是优。

朱棣收复交趾,军队军纪严明,对地方秋毫不犯,屡次下达旨意,而军队里桀骜不驯的将领早就在洪武朝被淘汰了,所以明军在交趾的作战很顺利。

总体而言,因为信仰的崩塌,荣誉感的丢失,地方精英们只想着捞钱谋取私利,大环境下导致的贪婪成风,才有了明初从皇帝到百姓皆恨贪官的原因。

解缙在历史上已经死了,如今仍然活着,还成为了内阁次辅,位高权重,如今的内阁可不是历史上明朝的内阁,虽然实权很重,但是级别却低,名不正言不顺。

朱高炽重视官员在基层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无论是内阁还是各部部堂,这些大员们皆需要有地方主政,并且成绩优秀的表现。

在地方上捞钱仍然是文官们的主要行为,也是朱元璋为什么对贪官大杀特杀的原因,不是凭空诞生的。

黄福治理交趾有功,从布政使升任高丽总督,如今回到国内担任工部尚书,虽然是朝廷大员,但离入阁还差一步。

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这个原理强调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

各部尚书属于棋子的头头,那么内阁才是舵手。

杨士奇、解缙、黄淮、黄福等人恭敬的等候皇帝陛下的旨意。

历史上大明的文官以内为重,科举前几名才有资格留在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学士,才有机会进入内阁,次一等的则留在各部观政,或者外放或留在京城,最次一等直接外放到县城或者州府担任辅官,三条线路的上限有巨大的差别,属于很明确的升迁线路。

然后是柳东博,字孟卿,如今户部侍郎,此人也在,名单里,此人将担任渤尼经略。

除非是专职部门,例如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太仆寺、市舶提举司、茶马司、大理寺、都察院这类专务机构,更重本行业的经验。

可是在后期的治理中,因为文官的不作为,对地方的贪婪,导致地方上的百姓支持了反叛势力,然后形成了僵局,导致朝廷无法维持在交趾的统治。

不是军队不能打,而是文官阶层不给力。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是因为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朱高炽的感叹也不是凭空而出。

历史上大明虽然收复了交趾,可最后还是失败了,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却拖了后腿,文官有很大的责任,哪怕有黄福这样能干的官员治理,可挡不住总体素质的不如。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这些经济关系直接决定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从而决定了政治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